与会人员在格林美钴工业展览馆参观。顾俊摄
□本报记者 张仲明 张筱菁
昔日的江边船厂被绿色景观覆盖,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曾经污水横流的排污口,有了“电子身份证”……12月12日,参加健康长江(泰州)高峰论坛的相关领导、专家,以及环保科技企业负责人等与会代表来到泰兴市,进园区、访企业、看湿地,交流经验、启发思路,共同探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这里“绿色发展最动人”
泰兴市在江滩清理和环境整治中,拆除清理规划范围内的小船厂、鱼塘、小化工等场所,并恢复江滩湿地风貌,形成生态林带,湿地3000亩,造林1200亩。其中,该市还建成虹桥生态景观廊道,并在江面上铺设1200米木质栈桥,打造出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游览观赏为一体的沿江生活岸线,真正做到还湿地于民,还生态于民。
“泰兴市在沿江地带把船厂变森林、鱼塘变湿地、工厂变绿地,大手笔改造令人印象深刻。”中兆永绿(山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丽玲说,在沿江的城市“绿肺”之中,感觉呼吸的空气格外新鲜,这是生态宜居最好的名片。这也表明泰州正以实际行动,展示着在推进长江大保护中的担当、作为和贡献。
“绿色发展最动人。”无锡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副处长朱斌对泰兴市的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给予充分肯定:“芦苇摇曳,野鸟齐飞,全长12公里长江生态廊道充满大自然的气息。可见在共抓长江大保护方面,泰州是做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以前对比,这里的改变让人刮目相看。”
不胜不休做好生态文章
作为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两个全国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在摸清排污口底数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并通过“取缔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全面推进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
入河排污口是陆域污染源进入江河湖泊的最后一道闸口。智环生态环保科技院院长李杨表示,泰州市在相关排污口整治工作中,进一步规范建设标准,实施联网监控,对入河排污口进行“身份证”式管理,确保排污情况“看得见、可测量、有监控”,实现了排污口的精细化管理,为后期整治夯实了基础,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
格林美(江苏)公司建成的钴工业展览馆,是世界第一座以钴为主题的工业展览馆。展览馆凸显了钴的主题性,展现了格林美公司围绕“绿色+安全+智慧”的生产理念,以及打造世界钴产业链最完整的循环经济化学示范园区。
参观了格林美钴工业展览馆后,湖北省黄石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刘蓬表示,格林美公司循环利用的能力,充分彰显了绿色发展过程中变废为宝的理念。同时,该企业也用实践证明,不胜不休做好生态文章,对提升企业效益以及促进高质量发展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撑点赞
为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泰州创新组建并实体化运行“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并建立应急响应、联动监管、社会监督等工作机制,(下转04版)
(上接01版)切实保障长江生态环境安全,并全力推动长江生态环境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从单一监管型向立体管控型的战略转变。
“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借助科技支撑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值得点赞。南京大学教授朱晓东说,该中心通过发挥大数据平台的中枢功能,以及强化数据分析预警功能,实现了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全方位立体式监管,堪称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沿阵地。
“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可以对长江大保护总体状况、长江生态空间健康发展、长江治理修复行动成效、长江水质形势、水质变化预警、企业排放预警等六大方面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功能十分强大。南京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第五支队副支队长崔劭哲坦言,他的工作也是致力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此次参观,见识到了很多长江大保护方面的新措施、新方法,受益匪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