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仲明
建设美丽中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布局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近期,我省提出打造美丽中国的现实样板。
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相关部署,提升广大群众幸福感,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明确,把美丽泰州建设列为民生幸福“十大行动”之一,建设更有品质、令人向往的水城水乡。
美丽泰州,美在何处?
“三带”协同发力,城市更有韵味
“三带”建设,将为美丽泰州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深入推进打造沿江地区的大江风光带、城区北部的生态经济带以及里下河地区的水乡风情带,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塑造不同韵味的靓丽风景线,同时还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美丽泰州的系统性建设。
泰州坐拥96.3公里长江岸线,一级岸线长度在沿江八市居首。“作为全省长江岸线最长的县级市,靖江将自觉肩负起‘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治担当,努力以生态宜居绘就绿色发展靖江样板。”靖江市委书记张长平表示,下一步,靖江将加快实施“十里岸绿、九港水美、一山灵秀”生态景观工程,推动沿江10公里绿地系统串景成带,打造显山露水、山水交融的城市风光。
“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基调,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毛正球说,在城区北部依托现代农业生态走廊,打造集都市农业、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带,将有效推进绿色产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下一步,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培植发展典型,集聚生产要素,打造出一条主导产业优、田园风光美、农旅融合紧、示范推广强的生态经济带,为全市生态经济建设和美丽泰州建设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
做强做优做美城市、凸显生态水乡风情,既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兴化市委书记叶冬华表示,全会提出的在里下河地区建设更有品质、令人向往的水城水乡,为美丽兴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兴化将在保护好原生态、原村落、原风貌的同时,系统推进洋汊荡、平旺湖、得胜湖退圩还湖,分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展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配套完善、宜居宜住”的新鱼米之乡风貌。
把牢环保底线,严守生态红线,打造乡村美丽风景线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美丽泰州,必须把牢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这条底线,全力以赴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深入开展“天空地一体,守护泰州蓝”专项行动,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巡视、激光雷达走航、铁塔高空视频监管等高科技手段,发挥乡镇大气监测站、大气网格化微型站数据支撑作用,聚焦VOCs和PM2.5污染治理,切实守护“泰州蓝”。深入实施“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做好长江生态修复、长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长江禁捕等十二项专项整治工作,强化通江支流水质自动站建设,提升长江水生态环境质量。开展重点断面专项整治,确保全市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名列全省前三。
美丽泰州建设,必须严守生态红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兴国表示,下一步,要以高品质编制“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抓手,统筹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沿江空间生态修复、绿化造林及湿地保护工作,全力绘好泰州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总蓝图”。
泰州市拥有近百公里长江岸线,守护长江责任重大。市发改委副主任、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邵剑锋说,我市将进一步凸显生态管控的刚性,重点谋划更加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重构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泰州沿江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下转02版)
让美丽泰州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质感
(上接01版)
近年来,全市上下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沿江示范段连点成片、连片成带,引领提升全域沿江生态修复。“一江清水、两岸葱茏”正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
泰兴市长江湿地和绿色廊道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马书宁表示,该市在沿江地带重点打造了四个“变”,把原来的船厂变成森林,把鱼塘变成湿地,把江堤拓宽改造变成赛道,把工厂变成公园。下一步,该市将进一步加快长江特色示范段建设,让黄金水道更具“颜值”。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要求加快里下河湿地公园建设,充分彰显“把最好环境留给群众,把最好资源留给后人”的理念。兴化市委市政府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兴化最大的优势和最强的王牌。下一步,该市将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里下河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步伐,让兴化更加引人入胜。
如何打造乡村美丽风景线?毛正球认为,乡村要美得有形态,要实现天蓝、水秀、林美、田沃,人居自然相得益彰。下一步,要围绕“美丽泰州”建设,全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动所有村庄全部实现整洁村“六有八无”标准。重点打造600个综合示范村,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水平。要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切实解决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垃圾处理等突出问题。同时,要以保供增收为中心,狠抓生猪复产、粮食稳产,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美丽乡村的韵味在于,能够触摸到自然肌理、历史脉络和文化记忆,自然生态与建筑空间完美融合,让人们得到心灵的净化和熏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周国翠说,目前,全市已有12个村获得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命名,同时还有39个村正在进行市级创建。下一步,要全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力争到2022年,建成80个左右特色田园乡村,实现全市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乡村振兴样板。同时,以点连线,串线成片,充分展现里下河通南沿江圩区的乡土风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