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使者

2022年0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泰州日报

昨晚,2020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开幕式现场,主持人白燕升通过一组组老照片,展现了梅兰芳对中国戏曲和世界戏剧的重要影响。现场,白燕升先后对话5位当今各剧种领军人物和5位专家学者,通过他们分享和讲述梅兰芳事迹,让大家从更多视角认识梅兰芳先生,了解其在中国戏曲和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现将精选采访内容整理如下:

●白燕升:梅兰芳先生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张洵澎(“国宝级”昆曲艺术家,昆曲第一代继承人):1958年,我和岳美缇演《游园惊梦》,下来到后台看到梅大师直奔我们而来,他轻轻拍拍我的头说:“小朋友演得很好,但是我给你提个建议,就是“雨丝风片”那句,眼睛要含着神。这个点拨让我受用了一辈子。1960年,我和同学在梅大师的电影《游园惊梦》中演花神,两个多月天天跟梅大师在一起,看他化妆、表演,真的是太幸福了。

●白燕升:您怎么看待梅先生对评剧的影响?

○冯玉萍(“梅花大奖”得主,当代评剧领军人物,中国剧协副主席):我是著名表演艺术家花淑兰老师的亲传弟子,梅大师对我的恩师有很多指导帮助。上世纪40年代,花老师在锦州演《茶瓶计》时,梅先生前往观看,称赞她唱得好、演得好,尤其是有个180度转弯的动作,把小春红的高兴演活了。这个动作梅先生大加赞赏。从那以后,梅大师就经常亲自指导花老师。花老师曾经两次在文化部演员讲习班学习,听梅大师亲自讲课。每次花老师进京演出开会,梅大师也会前往探望。作为京剧大师,他对评剧、对晚辈都是不遗余力地关心提携。

●白燕升:您怎么看待梅先生对昆曲的贡献?

○柯军(“梅花奖”得主,昆曲表演艺术家,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京剧和昆曲有数不清的渊源,梅兰芳大师和昆曲同样有说不尽的情缘。他的祖父梅巧玲和伯父梅雨田都喜欢唱昆曲,受到长辈的影响,所以梅大师虽然以京剧青衣出名,但他也学了30多出昆曲,并经常唱几出传播一下。他和俞振飞先生的昆曲《游园惊梦》更是拍成了电影,这些都是梅大师给昆曲留下的财富。

●白燕升:您怎么看待梅先生和梅派艺术?

○李奕洁(“梅花奖”得主,梅派传人,江苏省梅派艺术领军人物):梅兰芳大师在我心中就是一个“神”,我9岁学戏,有幸得到陈正薇老师亲自传授。我们的墙上永远挂着梅兰芳大师的一句名言:我是一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梅大师常说:“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后受罪。”我们学习大师,不仅要学习他的戏,还要学习梅先生不断进取的精神。

●白燕升:您在话剧《梅兰芳》中怎么理解和塑造梅兰芳的形象?

○白永成(著名戏剧导演、演员,主演话剧《梅兰芳》获曹禺表演奖):我演话剧《梅兰芳》26年。1994年,这出戏筹备,梅大师的第五子、著名文学翻译家梅绍武先生给我写了一封长达八页的信,提供了许多细节帮助。后来梅葆玖又口传身教,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要让观众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梅兰芳,不仅有一举一动的柔美气质,也有蓄须明志的民族气节。这样的梅兰芳不仅有神格,更有人格,更能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白燕升:您如何评价梅兰芳先生的文化影响力?

○翁思再(上海京剧学者,京剧《大唐贵妃》编剧):在京剧界眼光里,梅兰芳是一个旦角的基础性流派。但梅兰芳将京剧带到了日本、美国、欧洲,从传播学看,梅兰芳就成为中国京剧的一个符号。在文化界看,梅兰芳的“中正平和”又代表了中国古文化之一,他的精神实际上代表了儒家文化。所以他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代表,跳出了京剧界的影响力。

●白燕升:您如何评价梅兰芳先生的三次访日演出?

○靳飞(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中日戏剧制作人、梅兰芳研究学者):我们来泰州就做一件事——朝圣,这个圣就是梅兰芳。梅兰芳先生1919年、1924年、1956年三次访日演出,在不同历史时期影响了许多日本人。比如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年少时听到父亲讲京剧和梅兰芳的故事,便立志要成为歌舞伎演梅兰芳的作品。这种信念促使他在一不会汉语、二没有昆曲基础的情况下,向名家苦学,终于在2008年他58岁的时候,在日本京都和中国北京成功演出了中日版《牡丹亭》,轰动中日戏剧界。这就是梅兰芳先生的魅力,也是戏曲超越国界和历史的魅力体现。期待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可以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白燕升:您如何评价梅兰芳先生的艺术?

○刘祯(北京梅兰芳纪念馆馆长、戏曲理论家):梅兰芳先生的艺术就是“美的化身”,他代表了一个表演体系。对梅兰芳的艺术评价“说不尽”,越是了解的多,就越是发现层次之丰富,视角之多元,对我们启发越大。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卓有建树,而且把绘画、书法、甚至种花、养鸽子这些兴趣爱好与艺术相互启发,产生触类旁通的化学反应,水平造诣之高,是十分难得和罕见的,值得今天的戏曲演员学习借鉴。

●白燕升:您如何评价梅兰芳先生对戏曲和中国文化的贡献?

○傅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梅兰芳全集》等):梅兰芳先生曾出访日本、美国、苏联等多国演出,并与卓别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外国戏剧大师有许多交流。可以说,梅先生是20世纪以来在国际上受到最高评价和最高礼遇的中国戏曲艺术家,是能够进入西方主流世界并对他们戏剧思维产生重大影响的唯一一位中国戏曲家。梅兰芳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古典美的现代象征,他很重视不同剧种、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学习。所以我也期待泰州梅兰芳艺术节上能够有更多国内不同剧种和世界不同类型优秀戏剧元素出现,让它成为一个更加博大包容有世界视野和世界影响力的盛会。

●白燕升:您如何看待梅兰芳研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谷曙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文化学者):梅兰芳先生值得研究学习的东西很多,不仅有大量经典剧目,也有绘画、书法等其他作品,还有他的著作乃至与他有关的各类资料,这些东西不仅为我们构造一个“说不尽的梅兰芳”的大师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和它传承不息、逆风而行的顽强生命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