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初冬时节访枚乘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泰州日报

想来,你不会怨我,不会怨我没挑选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来访;想来,你不会怨我,不会怨我没挑选个艳阳高照的时日来访;想来,你不会怨我,不会怨我没挑选个府上高朋满座的节点来访。

这就对了!

初冬的时节登临府上,朔风吹皱门前一池清波,没有日头照耀,没有飞鸟啼鸣,冷气扑面,寒风贯口。冷则冷矣,尚不致寒。你是知道的,冷,可致清。冷,不致使人燥热。燥热,易使人心生不安。

初冬的时节登临府上,没有车水马龙的队伍,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惟有几个参加淮安“运河文学论坛”的来访者,似乎过于沉寂了些。你是知道的,寂可致静。沉寂,不致使人飘浮。飘浮,易使人迷失方向,如世人常言的,找不到北。

这就对了!你自然不需要用春暖花开吸引来访者,你自然不需要用艳阳高照诱导来访者,你自然不需要用高朋满座招徕来访者。

厅堂中央,但见面容清矍的你,站立着,左手藏于背后,仅右手曲展,虽不失迎客之礼,然绝不似张开双臂那般热情洋溢。

这就对了!一卷《七发》在手,何需什么春暖花开?一卷《七发》在手,何需什么艳阳高照?一卷《七发》在手,何需什么高朋满座?

假楚太子有疾,吴客前往探视,对刘濞旁敲侧击,是你的智慧之处;借音乐、饮食、车马、游宴、田猎、观涛、论道进行开导规劝,是你的过人之处。由此而通过七件事的叙写,创造出“七”之专体,更显示出你别出心裁的文学才能。

“要言妙道”,几乎成了《七发》之代名词。你可曾想过,你2000多年前的一篇赋,影响如此深远。且不说文学圈子里,对你是如何如何的推崇——

“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这是大文论家刘勰的赞叹。就连我的同宗乡贤刘熙载也有过十分专业的评价:“枚乘《七发》出于宋玉《招魂》。枚之秀韵不及宋,而雄节殆过之。”

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党的两位领袖对你的《七发》亦非比寻常地看重。开国领袖毛泽东就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少时读过此文,四十多年不理它了。近日忽有所感,翻起来一看,如见故人。聊效野人献曝之诚,赠之于同志。‘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官,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这些话一万年还将是真理。”

毛泽东所言“近日”是有具体时间的,就是1959年8月16日。众所周知,其时建国方十载,可谓国事日隆,百事待举。然,党内不少人,特别有一些高级干部,陶醉于纸醉金迷、歌声舞影之中。我们的开国领袖想到了你老人家的《七发》奇文,他于是在一次党的高层干部会议上发出警告:有些人在生病呀!病得很厉害,不是打针吃药能治好它,请读一读两千多年前的大文学家枚乘的文章《七发》。于是乎,在全国引起了一场《七发》阅读热。想来,这是你有再多过人之处,也料想不到的吧!

无独有偶,差不多时隔半个世纪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七中全会上也讲到了你老人家的《七发》——

“西汉枚乘在《七发》中讲过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楚太子生病,吴客诊断真病源为精神萎靡,开出的药方是学习探讨‘要言妙道’用道德调理自身,慢慢‘阳气见于眉宇之间’,最后‘霍然病已’。”

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

时至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社会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党领导下创造的“两大奇迹”,令世界惊叹。然而,我们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事业发展。这就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两位党的领袖都用你老人家的《七发》告诫全党,告诫党的高级干部,这也让《七发》的“要言妙道”之功效,发挥到了极致。

跟你老人家说句心里话吧,为文到了如此境地,好不让人羡慕。因为,在我们的身边,常见的现象是,为文者人未离世,其文早先于肉身驾鹤西去矣。悲夫,我们这些庸碌的为文者。

所好的是,在这样一个初冬时节的午后,你用一种清冷,让我们的目光从“运河文学论坛”开幕式炫目的大屏离开,让我们的身体从“运河文学论坛”开幕式欢腾的现场离开,于是乎,我们的内心多了一份清醒与警觉。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将怎样书写眼前的这个时代?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又能为这个时代留下点什么?

走出你并不阔大的院落,跨过门厅,门前卧着的一座巨大石碑上,开国领袖毛泽东手书你老人家的《七发》,被龙飞凤舞地镌刻其上,朱红色的字迹,极醒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