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

2022年0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绿洽十年,宿迁交通逐梦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美丽富饶的宿迁大地滋养万物,孕育了绵延数千年的文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在全面推进美丽宿迁建设的浪潮中,宿迁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展一系列绿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全力构建布局科学、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用绿色出行引领宿迁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满足人们对未来绿色出行的美好期待。

绿色运输

健康出行

逐梦绿色

贴地飞行

直通北京、上海、西安……2019年12月16日,这是一个让所有宿迁人欢欣鼓舞的日子。徐宿淮盐高铁开通运行,宿迁人民期盼已久的“高铁梦”终于成为现实,迎来了贴地飞行的时代!

“宿迁终于昂首迈进高铁时代,这对宿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快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冯如意说,目前,宿迁正在积极开展合宿新铁路前期工作,借助高铁,宿迁与全国重要节点城市可以实现快速通达,并将大步迈入发展快车道。

文化气息、人文关怀、绿色动感……站在徐宿淮盐高铁宿迁站,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徐宿淮盐高铁宿迁站站房建筑规模为25500平方米,共三层。主站房按照“文脉叶脉,一脉相承”理念设计为自由双曲线造型,曲线柔美的屋面,彰显楚汉建筑风格和楚风水韵宿迁文化符号,富有张力的形象让旅客感受到现代高速铁路的流动感和速度感。

目前,通过徐宿淮盐高铁宿迁站可直达上海、黄山、贵阳、北京、青岛、重庆、兰州、西安、温州等重要节点城市,大大缩短了宿迁与重要节点城市的时空距离。为倡导旅客绿色、快捷出行,宿迁站使用电子客票,具备刷二代身份证进出站及乘车功能。旅客在12306网站上购票后无需取票,仅凭一张二代身份证就可畅通无阻。同时,宿迁站启用12306线下旅客服务中心,将12306线上服务延伸到线下,为旅客提供咨询、应急改签、重点旅客预约、接送站、失物招领等服务,用个性化、自助化、智能化、精准化手段为旅客提供全行程无障碍绿色服务。

一条高铁,连起繁华和梦想。“2008年,我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获得材料学博士学位。2015年,我作为省第八批科技镇长团成员,来到宿豫区挂职。挂职期间,我被宿迁‘亲商、安商、赢商’氛围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毅然辞职,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在宿迁创办了江苏奇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981年出生于湖南株洲的彭伟平说,他带领的研发团队先后承担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宿迁市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目前已有5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为宿迁的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早几年,公司接待客人来访时,大多是到徐州接站,多多少少有点不方便。现在,外地客商直接坐高铁到宿迁站下车,非常方便。”彭伟平说,他会向更多人推介宿迁,因为这里有便捷的交通,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是一个让梦想开花的地方。如今,越来越多的“彭伟平”在宿迁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宿迁,另一条高铁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合肥至新沂铁路起于安徽合肥,在新沂南站与在建的连徐高铁相接。全线设新合肥西站、泗洪西站、宿迁东站、新沂南站等9个车站,设计时速350公里。目前,合宿新高铁江苏段已通过上海铁路局可研初审。合宿新高铁南连合安九、昌吉赣、赣深高铁,北接徐连客专、京沪高铁二通道和沿海高铁,构成华南、西南经合肥至山东半岛的快速客运大通道,对完善国家快速铁路网布局、加强内陆与沿海地区经济融合、支撑长江经济带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条铁路向北将延伸到山东临沂、潍坊,经天津至北京。项目建成后,宿迁地区“高铁盲区”之一——泗洪县将迈入高铁时代,为群众方便、快捷、绿色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新辟、优化25条公交线路,新购新能源公交车180辆,“好巴士”快速公交系统开通运营,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近年来,宿迁市交通运输局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将城市公交车辆新增、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打通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

“从村里坐公交车到乡里,然后再换车去县城,真是太方便了!”在沭阳县北丁集乡乔王村,坐上镇村公交的村民高兴地说。从家门口直通外面的世界,绿色便捷的出行方式,让村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随着高铁通行,对长途客运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了促进长途客运绿色健康发展,宿迁市交通运输局全面推行长途班车“节能减排、车头向下、资源共享”便民举措,以市区汽车客运站为中心、农村客运站为依托,充分发挥长途班线和农村客运站资源共享优势,在洋河、仓集、大兴、丁嘴、靳桥等5个农村客运站开展市区长途班车配载试点工作。结合客运班车线路走向,该局先期安排11条市际班线、7条省际班线的长途班车经过5个农村客运站配载点带客,通达范围涵盖3个省16个市,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坐上长途班车,满足群众就近乘车需求。同时,该局在出租汽车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更新761辆双燃料清洁能源出租汽车。

江海联运、江海直达、滚装运输……近年来,随着宿迁运输市场的发展,这些运输方式为更多人所熟悉。宿迁推行“互联网+货运物流”新模式,全市已有5家企业获得网络货运经营资质,截至目前整合社会车辆1518辆、注册驾驶员2016人,货运总量达1.88万吨。这标志着宿迁物流行业正式进入平台化、物联化、智能化新时代。结合“绿色城市”发展定位,我市推进快递业集聚发展示范区试点工作,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快递配送资源,逐步打造“社区便民生活圈”。

在绿色汽修方面,宿迁全面深化绿色汽修品牌创建,稳步推进实施I/M制度。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公安局共同制定《宿迁市汽车检测与维护(I/M)制度运营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在用汽车尾气排放超标污染综合治理,全面增强群众节能环保意识。

在绿色驾培方面,我市大力推广驾驶模拟器教学模式,通过驾驶模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科技手段,减少教练员的配备和实车教练的工作量,每学时节约3.35公升燃油,让传统的粗放型培训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质量”的集约型培训。同时,我市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教练车,培训周期燃料总费用降低20%至30%,既减少尾气排放量,又降低了培训成本。

通江达海逐梦,奋力扬帆开拓。宿迁市交通运输局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道路,深刻地改变着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面貌。宿迁广大交通人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向着美丽宿迁的明天,铿锵前行。

千年运河

绿色远航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宿迁北望齐鲁、南接江淮,是京沪发展廊道上的特色节点,肩负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的使命。曾几何时,这首赞誉京杭大运河的诗句,也在这片土地流传轻吟。

京杭大运河宿迁段长110余公里,全部为二级航道,是京杭大运河中航道标准最高、航行条件最好的一段。“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在2019年年初提出着力打造交通强国十大江苏样板,其中之一就是‘打造航运特色鲜明的大运河文化带样板——重点建设京杭大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京杭大运河宿迁中心城市段入选示范航段。”宿迁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冯如意说,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宿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绿色现代航运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为了加快落实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相关要求,宿迁市交通运输局积极谋划部署,在《中心城市运河整治工程(核心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基础上,结合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建设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的相关要求,选取京杭大运河宿迁闸—马陵路这一代表性航段作为京杭大运河宿迁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先导段。

据介绍,京杭大运河宿迁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先导段工程全长约4公里,拟建设内容包括对现有老旧护岸进行修复加固,因地制宜设置挡墙,对宿迁船闸下游靠船段、远调站进行修复和景观提升,结合宿迁市滨河大道道路及景观实施提升改造工程等。目前,京杭大运河宿迁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先导段工程已完成设计方案编制工作。

航运基础设施功能提升、航道沿线生态景观提升、航运服务品质提升、推进智慧运河建设……设计方案中,既充分结合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方案,又契合宿迁市相关规划,还注重加强与各县区、市各功能区具体方案的衔接,充分结合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宿迁特有的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景观。

说起绿色交通,降低环境污染也是指标之一。为深入贯彻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宿迁市交通运输局始终把全市港口及船舶污染防治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紧紧围绕工作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力推进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天渐凉、秋意浓,在成子河船闸,来来往往的船舶有序过闸。停泊在远调站附近的船只整齐排开,船员李先生拎着一袋垃圾上岸了。“有了这个智能垃圾桶,我们上岸就可以投放垃圾了。没有这个的话,我们要跑很远才能投放垃圾。”李先生说。

李先生所说的智能垃圾桶,是今年新投入使用的垃圾收集装置,由智能油污水接收装置、分类垃圾回收装置以及在线监测平台组成。船员下载相应的APP后,即可免费向接收装置投放污染物,方便过往船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船舶污染物回收智能化、油品检测常态化、粉尘在线监测全面化,强化船舶污染物公共接收服务、强化船舶污染物送交与接收监督、强化“六小船舶”专项整治、强化水源地水上交通管控……在绿色交通发展中,既要效益,也要生态,这是宿迁交通人不变的追求。

美丽农路

伴您畅行

11200公里“四好农村路”,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初秋时节,宿迁是彩色的,也是忙碌的。一条条彩带般的“四好农村路”,串起了无数村庄,也串联了一家又一家企业。

近年来,宿迁市交通运输局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总目标,后发快进、特色取胜,彻底扭转全市农村公路在全省落后的局面。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三县两区全部建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如今,穿行在宿迁一条条农村公路上,不仅能享受到绿色优质公路的便捷,还有穿行于画中之感。

“以前这条路路况不好,而且窄,会车也困难,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在幸福大道上,宿豫区居民孙先生感叹道,多亏了政府,这条路如今变成了“网红路”“幸福路”。

提起彩虹,人们的心情会变得舒畅起来。而对于宿迁人来说,这道彩虹,不仅挂在天上,也落在地上。宿豫区的幸福大道全长10.8公里,起点位于环城东路,终点位于新大线。经过改造,整条公路面貌焕然一新。宽阔的马路中间施划红黄蓝三色热熔线,绵延着一直伸向远方,就像挂在天上的彩虹一样。秋风吹拂,人们在“彩虹路”上,感受收获累累的幸福感。如今,沿着幸福大道一路向东,宽阔的柏油路两侧杨柳依依,缓缓流淌的世纪河碧波荡漾,护岸绿植青翠欲滴,塑胶慢行道蜿蜒向前。依托道路提升改造,宿豫区形成了“梨园人家”“香溢王庄”“水韵双河”“活力朱瓦”“田园河西”五个特色组团。

要想富,先修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先后投入15亿元用于西南岗片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2016年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的关心支持下,政府投入1.2亿元,修建了一条从宁宿徐高速公路南互通枢纽直达西南岗腹地的上塘垫湖连接线,直接减少西南岗片区上塘、天岗湖等乡镇交通绕行问题,带动周边三个乡镇近10万人口脱贫致富。农户种植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能在第一时间运到市场销售,收入也越来越高,总体实现了农村地区“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目标。

承载绿色,连通希望。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宿迁共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1774公里、改建农桥412座,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296公里,累计投资20.8亿元。截至2019年年底,宿迁通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100%,提前一年完成省定2020年通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100%的任务,全市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开通线路里程2356公里,投入车辆303辆。

道路兴则百事兴。宿迁大力推行“生态宿迁,农路畅行”富民廊道规划建设,形成了“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的“四好农村路”发展格局。沭阳县以花木种植为依托,构建了“花乡绿道”发展思路;泗洪县以挖掘特色、彰显优势、支撑产业、传承文化为创建方式,形成了“泗水流年、归途如虹”农村公路品牌……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带着群众向着更幸福的未来走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