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沭阳建设苏北精明增长活力之城

2022年0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今年以来,沭阳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六个高质量发展”“六增六强”“四化同步绿色跨越”要求,围绕一条主线、强化“六为”导向,全力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再攀新高,加快实现在苏北县市工业最有实力、城市最有活力、农业最有特色、服务业最有影响的目标,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城市在苏北县市最有活力

日前,在京沪高速扩容改造沭阳三标段,工人们正在进行主线桥梁桩机施工,如火如荼赶工期。“京沪高速公路在沭阳境内长约55.67公里,设有4个出口、1个服务区,此次改造将现有的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双向八车道,改造完成后将极大提升沭阳外联能力。”沭阳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陈宏介绍说。

同样忙碌的还有淮河大道南延工程现场,计划于明年6月完工的一标段工程,将成为未来沭阳城市空间延伸的先行轴。它将使得沭阳城区与宿连高速无缝对接,有效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提高城区快速路通行效率,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出行。

沭阳城区基础设施配套面积85平方公里,集中居住人口72万人。为建设“百万人口区域次中心城市”,该县加快实施“纳河入城、跨河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一环、两桥、三高、四路”,深入推进“十大交通工程”“十大城建工程”,加快形成“两河三岸五片区”中等城市骨架,拉开城市框架。

“聚焦城市辐射能力,突出规划引领、外联内畅、城市繁荣、人城相亲,推动城市精明增长,建设交通节点城市,推进物流、教育、商业、创业孵化‘四个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内涵品质,集聚百万人口,建好区域次中心,加快实现‘城市在苏北县市最有活力’。”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说。

沭阳城镇化率接近60%,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尽管沭阳县城人口已超70万,但离建设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仍有不小差距。该县提出“343”农村人口分布目标,即30%农民进城、40%农民留村、30%农民进镇。上半年,沭阳销售商品房面积超11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近31%;新开工房地产面积逾1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近40%。吸引农民进城,最主要的还是靠优质的公共服务。

城区扩张到哪,学校就建到哪。沭阳出台政策,农民进城购房,不落户也可就近入学。自2018年起,沭阳启动城区“十校联建”工程,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3年来,县财政投入20亿元,建成7所学校,新增2.5万个学位,明年还将建成8所学校。近4年,沭阳新招1700名教师,今年还要招聘712人,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

沭阳县实验小学是城区老牌名校,几年前该校牵头创办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此后,第一实验小学牵头创办南湖小学。去年,南湖小学又牵头创办南关小学新校区。得益于名校办新校的裂变扩张模式,沭阳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快速扩张,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基本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进城后,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镇里规划农房改善搬迁,我选择货币安置,在沭城天下小区购置商品房,孩子就近在县外国语实验学校读书。”李恒镇李恒社区居民张开猛说,吸引他选择定居县城的不仅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从小区到公司上班只需要15分钟,带娃上班两不误。

城市活力来自繁荣的城市经济。沭阳全力推进物流、教育、商业、创业孵化“四个中心”建设,全力提升经开区发展能级,聚焦“千亿级产业园区、二十万蓝领大军”的发展目标,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创业岗位。

适应城市消费升级,满足市民休闲需求,沭阳还大力发展商圈经济,提升完善万达广场、中央广场、国际图书城,规划打造活力街区、静雅街区,形成特色鲜明、生机勃勃的城市街区。同时,聚焦“食、游、购,娱、体、展”等夜间消费活动,打造一批特色型、创业型夜市,吸引更多市民从家庭客厅走向城市客厅。上半年,沭阳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5亿元,同比增长0.3%,税收收入占比达81.3%,增速在全省41个县市中名列第10位。

“坚持把满足人的需求作为城市发展核心,完善功能、改善民生,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把沭阳打造成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最美城市。”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彭伟说。

6月初,沭阳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补短板、强弱项成为主要试点内容。污水处理,是沭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短板。近年来,沭阳投入10多亿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主管网约450公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年内县城污水处理率将达95%。针对重点区位“雨天看海”问题,沭阳实施城市易淹易涝片区改造、雨污分流二期等工程,统筹解决市政配套、常态保洁等方面存在的顽疾和突出问题,让城市更加宜居。

“不同季节,沭阳都有网红打卡点,春夏有海棠大道、牡丹园、立体蔷薇花墙,秋天有乌桕、槭树这类彩色树木。”沭阳县住建局局长郝建华介绍说,沭阳着力打造“花园中的城市”,从园林、水系、景观、建筑到交通等各个方面精心布置,打造“一路一树、一路一景、一路一特”道路特色景观,加快实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

与“出门见绿、上街见花”的城市景观相呼应的是,沭阳建设迎薰门遗址公园,原址原貌复建吴印咸故居,积极打造“沭水之阳”“虞姬文化”“淮海戏韵”等城市雕塑,将沭阳文化特色一一串联,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地标,彰显沭阳悠久深远的城市文化历史及丰富多彩的城市魅力。

加快推进外联内畅交通工程、紧锣密鼓筹备第二届吴印咸摄影展暨吴印咸诞辰1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扎实推进“人情减负365”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拒绝‘升学宴’、引领新风尚”文明实践活动……当前,沭阳锚定“城市在苏北县市最有活力”目标定位,加快建成百万人口区域次中心城市,努力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让市民充分享受城市美好生活。

工业在苏北县市最有实力

金秋时节,走进位于沭阳经开区的瑞泰精密科技(沭阳)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该公司是由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沭阳投资兴建,协议投资5亿美元,注册资本1.8亿美元,主要生产移动通讯系统相关组件、新型电子元器件,是全省240个重大项目之一。目前已完成厂房建设,购置数控机床、高光机、走心机等设备1000多台,现已实现部分投产。

“项目拟建设生产及配套用房16万平方米,现在正在安装设备的是2号厂房,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是光学镜头组件生产车间。”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全面建成投产,年可生产6P镜头2000万个、微型马达2000万只、手机天线1亿只,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纳税2亿元。届时,瑞声科技在沭阳投资项目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0亿元。

近年来,沭阳始终以新思想定向领航,全面落实“六个高质量发展”“六增六强”“四化同步绿色跨越”要求,坚持项目为王,坚守实体经济,攻坚双千目标,奋力推动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9年,沭阳成功承办首次在县区举办的全省重大项目建设观摩推进会,该县主要工业指标、项目招引建设、重点企业发展、载体平台建设、科技创新驱动、营商环境建设等取得了新突破,连续五届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县”。今年上半年,沭阳全县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95.95亿元,其中5、6月份当月同比分别增长8.25%、0.81%。

“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强化工业强县战略,咬定双千目标,强化创新驱动,谋划工业升级,深入实施‘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年’活动,做强高质量发展工业引擎、建好高质量发展优质平台、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表示,面对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双答卷”,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

沭阳锚定“工业在苏北县市最有实力”目标定位,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年”活动,加快建设京沪沿线重要工业基地。该县铆定目标,坚定不移大抓项目,深入开展“项目攻坚行动”,落实“三百”活动要求,坚持月月都是攻坚月、月月都是擂台赛,再次掀起大抓项目的火热场面,推动重大项目接续不断、新增长点持续涌现。

今年上半年,沭阳县新签约亿元项目41个,其中睿阳精工协议投资51.8亿元、虞美人纺织3亿美元。新竣工亿元项目27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4个。56个列省列市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68.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51.9%。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额、超10亿元重特大项目新竣工数、“四新”项目主导产业契合度均位居全市第一。

“政府支持力度大,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这是众多客商选择沭阳的主要原因。”江苏恒能家纺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新荣感慨地说,仅用半年时间,恒能产业园一期9幢厂房及综合楼、宿舍楼等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目前,恒能家纺产业园一期10幢厂房及综合楼、宿舍楼等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项目已经完成6幢厂房及配套污水处理中心建设,并已经投产,三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50亿元、用工5000人。

“要突出‘全省最优营商环境’目标,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彭伟说。

沭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面落实援企惠企政策,全力培育企业雁阵,在推进项目建设、服务产业发展、促进企业减负等方面出实招、聚合力。2019年,沭阳成功入选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不见面”审批评价得分全省领先,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不论是前期的工人招聘,还是近期的员工住宿保障、防雨棚安装,帮办人员一直跑前跑后,帮我们化解了不少燃眉之急。”江苏达丽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朱向东感慨道,公司从成立到投产达效仅用3个月时间。“达丽速度”缘于周到的帮办服务。

沭阳还着力优化“一区多园一带”发展格局,建强发展载体;举办第二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以赛引人才、以平台聚资源,吸引更多创新要素投向沭阳,着力补创新短板;抓住“新基建”机遇,重点发展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的半固态精密成型技术产业园、以瑞声集团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园,牵引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精准发力引项目,快马加鞭建项目,用心用情帮项目,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正在沭阳加速落地生根,不断引领和推动沭阳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版组稿:倪亚琼 吕述谡 孟亭 丁华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