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力宣
2019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也是我市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六增六强”,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这一年,在中共宿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协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有为、智慧、活力”的时代特质更加鲜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成效更加显著。
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作为中心环节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不断深化政治共同体意识,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在道路、方向、目标上形成统一意志和步调。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定党组“十个一”工作方案和市政协实施方案,通过党组会议、学习研讨、专题党课等,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不散不偏。围绕市委提出的“三个怎么办”以及制约政协工作的薄弱环节,发动机关全体人员到基层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39篇、意见建议56条。组织委员和机关干部赴井冈山接受党性教育,赴小岗村和大王庄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举办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活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大会召开后,市政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宣讲、专题辅导和理论研讨活动。召开“协力共奏同心曲”主题座谈会,举办全市政协系统“协力写华章”书画摄影展,引导党派团体铭记合作初心,唱响和衷共济、携手前行主旋律。
协助市委召开政协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认真落实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对政协工作的最新部署,以《中共宿迁市委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为遵循谋划和推进工作。
深化与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合作共事。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和组织形式的作用,对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作出机制性安排。一年来,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政协调研视察活动20余项,以集体名义参与各类协商性会议并发表建言36次,提交集体提案33件,政治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加强政协理论研究和宣传,政协理论走进党校课堂,增强了各级党政干部的协商民主意识。
为“六增六强”贡献政协方案
围绕中心是立身之本,协商建言是主责主业。把贡献智慧成果作为自觉担当,以服务“六增六强”为工作主线,坚持精准选题、精深调研、精辟建言,努力做到促进发展全身心、监督落实全过程、委员履职全参与。
这一年,全力织就宿迁为民协商一张网。以“关注民生、商量办事”为主旨,以聚焦民生事项、收集社情民意、组织政民协商、开展民主监督为内容,以四级互通、(线)上(线)下联动为特色,努力构建全市为民协商工作网络体系。全市四级为民协商平台围绕为民办实事项目编排,组织集中性协商活动1780次,梳理意见建议5000余条,为党政决策提供了最直接参考。依托为民协商网,进一步畅通信息收集、报送和反馈渠道,全年编报《社情民意摘报》4期24条,多条信息得到市领导批示。
这一年,以“建言编书留乡愁”系统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依托专题“界别活动月”组织委员集中开展调查、视察、研讨活动,形成有分量建言成果26篇、重要社情民意信息15条;举办建言资政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会议、听取发言,并要求相关部门充分研究吸纳;围绕运河文化传承保护编撰出版《运走宿迁》《千年脉动》《皂河古镇》《运河咏叹》系列丛书,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功能。
这一年,持续开展三项专题民主监督。聚焦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污染防治和农房改善三个方面,优化人员构成和议题确定,运用专项视察、专题调研、专家监督、专门评议“四专”机制,全年提交监督专报4期12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期都批转相关方面研究落实。
这一年,聚力提交五个高质量建议案。市政协全会期间组织农房改善专题发言,提交《关于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中全面实施标准化的建议案》。市政协常委会议分别围绕精塑帮办服务品牌、大运河文化带特色项目建设、发展生态养老产业、解决相对贫困等议题开展专题协商,集思广益形成《关于精塑帮办服务品牌构建营商环境新优势的建议案》《关于健全长效机制实现稳定脱贫的建议案》等四个建议案,都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
在建设美好宿迁中展现乡贤担当
立业立功最荣光,“六增六强”我担当。以凝聚乡贤力量、建设美好宿迁为宗旨,以市内外两支乡贤队伍为支撑,以乡贤护碧水、科创助家乡、为民搞协商为主要工作,持续打造宿迁乡贤工作特色品牌。
农村乡贤护碧水活动步入常态。选聘5130名护水员对全市6491面“五小水体”进行义务管护,按照“一人、一水、一牌、一图、一日”的“五个一”要求构建管护体系,建立全市乡贤每旬统一护水日、乡镇每月集中巡查、县(区)每季度现场点评制度,通过动腿搞巡查、动手搞管护、动嘴搞宣传,合力维护“水清、岸绿、坡净”的生态环境。
市外乡贤科创助家乡活动结硕果。在上海、珠三角、杭州、苏州建设4个宿迁乡贤市外驿站,建立市外科技型乡贤人才库,搭建科创咨询会和信息直通车两个平台,抓住项目对接会、市“绿洽会”和乡贤活动日三个节点,推动11个科创项目和4个助乡项目落户宿迁。
基层乡贤为民搞协商实现全覆盖。在宿城区耿车镇开展镇村为民协商试点,探索总结了围绕群众出题、乡贤荐题、组织定题3道题,开展定时、即时、会议、现场、线上、线下6协商,确保政协宣传、意见征求、解决措施、跟踪落实和结果反馈5到位的“365”工作法。启动全市基层乡贤为民搞协商工作,开展“人情要减负、乡贤来劝导”活动,使乡贤参与社会治理聚焦重点、更为活跃。
以提质增效推进履职能力建设
作风正,事业成。始终把激发动力活力作为重要举措,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与时俱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政协工作新机制,不断提升干部队伍作用力、思想力和文化力。
以四项制度织密制度约束。严格执行委员年度报告、常委届中述职、界别组工作交流和专委会工作汇报四项制度,分批组织常委述职,所有委员建立履职档案,做好“年度作业”已成为行动自觉。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完善专委会设置,修订专委会通则,专委会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以“三真”精神锤炼干部队伍。全面做好机关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完善绩效考评办法,严格机关管理制度;通过专题培训班、协力讲堂、干部领学等形式开展学习培训,围绕“责任·落实”“担当·作为”“收获·感悟”等主题举办系列协力思享会,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以“三化”要求熔铸工作品质。坚持物化、量化、文化的“三化”追求,以优秀提案建议、重要社情民意、特色协商活动和精品文史资料为重点,开展创新性政协工作成果创评活动,政协工作呈现诸多亮点和特色,我市为民协商一张网建设、乡贤义务护水、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工作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杂志、《新华日报》等媒体广泛关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