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明确具体做好十五项重点工作

2022年0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本报讯

2月22日,宿迁市司法局召开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视频会议,对全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要求全系统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的工作目标,做到目标再明确、工作再细化、措施再加强,一着不让抓好落实。会议明确具体做好15项重点工作。

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制定下发2020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全面推广法治巡察模式,形成制度化长效机制。

围绕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编制法治宿迁建设“十四五”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法治宿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启动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活动,推动县(区)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区),组织开展法治宿迁、法治县区、法治乡镇(街道)、法治机关系列创建活动,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

深入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法律扶贫、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加强法治建设督察工作,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重大责任事项约谈制度、挂牌督办制度、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制度等制度体系,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

加强与法学院所的合作和法治理论研究,加大法治人才培养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新时代司法行政“456”人才计划,深入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立法治文化优秀作品库,大力弘扬法治文化。

探索重大立法项目前评估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清理工作,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探索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复调对接机制和行政诉讼案件信息共享研判机制。

开展法治化园区建设试点,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引领区,依托全市运河品牌电商大会打造“运河品牌电商发展法治保障共同体”,加大全生命周期的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研发,联手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护航“走出去”企业活动,提高对外开放法治保障水平。

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目标,深化法治社会“五大体系”建设,结合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开展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细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持续建设大运河宿迁段法治文化长廊,打造法治文化精品小镇,深化村民自治积分制管理模式。

推动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有效发挥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首选率、知晓率和满意率,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行动,健全完善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年内实现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大力推广“人工智能+”公共法律服务产品,让人民群众通过移动终端即可享受“面对面”的公共法律服务。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化完善信访诉求“分级诊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对矛盾纠纷“外溢上行”问题研究,持续开展“矛盾不上交三年行动”,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努力使市域成为社会矛盾的“终点站”。

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为契机,推进县级社区矫正中心实战平台升级改造和分中心、安置帮教基地等支持平台建设,优化“机构+中心”实体实战模式,探索推进社区矫正“队建制”改革,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效。

按照司法部指挥中心建设“规范提升年”部署要求,重点推进市、县两级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平战结合、分级响应”的应急勤务模式,打造“建设集约、服务集聚、数据集中、管理集成”的一体化智能平台,加快构建统一指挥、上下一体、运行高效的指挥体系。

全面梳理人民群众参与和促进法治建设事项清单,健全人民群众参与和促进法治建设工作机制,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程度,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和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

以“深化改革攻坚年”为主线,围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细化落实122项改革举措,加快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法治乡村建设、司法所分类建设等重点任务,推进律师、仲裁、公证、司法鉴定事业发展,提高社会公信力。

扎实开展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举办领导干部法治专题研讨班,分层次、全覆盖开展政治轮训和业务大练兵活动,全面推进新时代司法行政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李勇 程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