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至2016年4月,相继在宿迁市原交通局基建办、宿迁市原航道管理处基建办、宿迁市原地方海事局基建办、宿迁市交通运输局原基建办任职,从事宿迁市交通指挥中心大楼、宿迁汽车客运站、金桥商务大厦等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任宿迁市公交场站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总工程师,从事雪枫公园公交枢纽站等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2017年10月至今,任江苏通湖物流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从事江苏通湖物流园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在宿迁交通运输系统工作超过19年,他始终奋战在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一线,把责任当成习惯,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岗敬业的内涵。他参与建设管理的宿迁市交通指挥中心大楼、金桥商务大厦获得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雪枫公园公交枢纽站工程于2016年获评“省级文明工地”,今年获得宿迁市“项羽杯”优质工程奖,正在申报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他相继被宿迁市交通运输局评为“工程质量先进个人”、被宿迁市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评为先进个人、被宿迁市人民政府授予“宿迁市劳动模范”称号、被宿迁市国资委评为“2018年度国资国企工作先进个人”。
曹建林
有为无畏,演绎大物流时代的“速度与激情”
2018年2月,料峭春寒中,江苏通湖物流园开工建设了。
当时,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曹建林来到现场,看到的是一片空旷的土地上片瓦全无,仅有的一条小路旁,干枯的芦苇在寒风中沙沙作响。
“那时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但是没有觉得会有多苦。”曹建林说,他是吃过苦的。19年前,参加工作不久的他天天“泡”在宿迁市交通指挥中心大楼建设现场,凭着辛苦付出,这项工程获得了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10年前,他克服重重困难,在鱼塘和杂草地上建起全市第一个水上搜救中心,助推宿迁内河水上搜救工作迈上新台阶;3年前,他相继从事6个公交场站的建设管理工作,全部按时甚至提前完工,并顺利投入使用。
但是,曹建林没有想到,这一次会这么苦。吃不上热乎饭——附近没有能加工盒饭或自己做饭的地方,用公交车运过来的盒饭,拿到手时早都凉透了;没有能坐下来休息的地方——公司在路边搭建简易板房作为临时办公用房,很多人挤在一起,宿舍什么的就更别想了。
吃不好、睡不好,工程占地面积又大,有几次曹建林值班到次日凌晨三四点,从建设现场往回走,竟然在小路上“转向”了,怎么也找不到办公室。
工作环境差,但建设进度还得加快。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占地225亩的江苏通湖物流园一期工程必须于2019年年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了赶工期,工程分期设计、分期招标、分期施工。八九家施工单位陆续进场,各干各的,结果到了“交接处”就没人干了。
“没办法,就得时刻盯着,这样才能保证遇到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好。”曹建林说,江苏通湖物流园工程地下施工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浇筑混凝土时,他和同事轮流上阵,连续盯了六七天。
“你协调解决问题时,两家施工单位互相推诿怎么办?”记者问。
“我做了这么多年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谁的责任。他们只能蒙不懂行的人。”曹建林笑着答道。
江苏通湖物流园工程是曹建林从业以来遇到的协调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程,他投入了大量精力。“我们就是向外开个路口,也得和多个部门联系解决。”曹建林说。
协调工作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了,但让曹建林没有想到的是,施工方面也是波折不断。他说:“工程设计是外地一家单位做的,对宿迁特殊的地质情况不了解,也没有多少相关经验。”
去年五六月份,江苏通湖物流园工程即将进入基坑支护施工阶段。曹建林和同事发现,如果按照设计单位提出的使用SMW工法桩进行施工,造价超过1000万元。要知道,基坑支护并不属于建筑物的任何一部位,最终都要拆除或掩埋。于是,曹建林和同事向设计单位提出优化建议。但是,设计单位提出改用拉森钢板桩进行施工,造价也得八九百万元。
为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曹建林和同事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以及工程实际情况,用翔实的数据说服设计单位采用止水幕加多级放坡施工工艺。最终,基坑支护造价不到200万元,而且经过多次检测,各项安全性能都达到设计要求。
“建筑业有五大伤害,坍塌是最严重的一种。设计单位从安全角度出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仅要考虑安全问题,也要考虑成本问题。”现在,对于类似的事情,曹建林已经驾轻就熟:先和同事商讨拿出几个方案,综合比较后,确定最优方案,然后再和设计单位对接进行优化调整。
“也就是说,设计单位那边的很多工作你们也做了?”
“是。倒不是我们多事,如果等设计单位拿出方案后再调整优化,时间太长了,我们等不起!”
每一天,江苏通湖物流园建设都在加速:
2018年11月,办公用房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8年12月,一号仓储中心投入使用;
2019年4月,二号、三号、四号仓储中心完工并投入使用;
2019年6月28日,综合服务中心成功封顶……
曹建林的工作节奏也在不断加快。
“从工程建设开始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休息过。干工程这么多年,从没休过年休假。”曹建林说。
今年6月,曹建林参加体检。医生检查后说:“你饮食不规律,肝部有阴影,心脏也不好,需要复查。”但是,直到现在,他还是没有时间去。
“说实话,对这行是又恨又爱。”曹建林说,“恨”,是因为忙起来连自己的身体都顾不上,不能照顾妻子和孩子,家里的大事小事都不能“搭把手”。但是,如果离开工地半天,他又放心不下,“这么多年习惯了,只有在现场看着,才能安心。”
所有的坚持,其实都是因为“爱”。作为在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一线奋战的交通人,曹建林知道自己参与建设管理的每一项工程的意义所在。虽然江苏通湖物流园还未完工,但他已经“看”到完工后的景象。他说:“现在,我们的物流都是从淮安中转的,成本高、效率低,严重制约相关产业发展。江苏通湖物流园建成并投入运营后,物流全部实现直达,将大幅提升物流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我市工业、商贸业发展!”
孙宏雷
服务至上求发展,助力沭阳花木“奔”远方
2005年4月至2008年9月,在沭阳县一家客运企业做公交车驾驶员;2008年10月起投身快递行业,于2011年11月成立沭阳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现任公司总经理。
在宿迁交通运输系统工作14年多,他放弃收入稳定的工作,投身创业大潮,在快递行业闯出一片新天地。在他的带领下,沭阳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被评为江苏省快递行业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快递行业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成为宿迁市快递协会理事单位、沭阳县快递协会副会长单位。
2005年4月,二十来岁的孙宏雷成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那时候,他每天驾驶公交车在路上行驶,有着稳定的收入。因为工作认真、服务周到,他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
2008年10月,孙宏雷握紧手中的方向盘,驾驶新买的货车上路了。因为看到网购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工作,加盟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承接沭阳城区范围内的快递业务。
“当时以为快递工作很简单,等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并不容易。”匆忙上阵的孙宏雷没有任何快递行业从业经验,启动车辆后,既是驾驶员,又是收件员、派件员。他每天早出晚归,到客户单位收揽寄往外地的物品,打包后送到位于淮安市的集散中心,再运回目的地在沭阳县的物品,一一上门派送。
创业之路向来坎坷。虽然孙宏雷付出了很多,但业务量依旧没有什么起色。前路难行,身边的朋友都劝他不要再做赔本生意。可是,性格倔强的他不愿就此退缩,反倒越败越勇,成立了沭阳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
那时的快递行业竞争激烈,不少快递企业靠打价格战来占领市场。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可谓是“简单粗暴”,但是效果明显。不过,作为快递行业的“初级玩家”,孙宏雷知道自己没有实力这样做,而且也不认为这是唯一的出路。为了实现“弯道超车”,他专注于调整服务方向、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研究沭阳快递市场特点、排查存在的问题,孙宏雷整合资源,瞄准花木市场主动出击,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为了提升服务质量,他没有选择盲目扩张,而是秉承服务好每一位客户的理念,聘请专职客服人员接听电话,确保客户反映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
对症下药自然药到病除,孙宏雷的生意也“触底反弹”,业务量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派件量从最初的每天十几件增长到近两万件,收件量增幅更高。
“最困难的时候,连买面单(快递行业在运送货物的过程中用以记录发件人、收件人以及产品重量、价格等相关信息的单据)的钱都没有了,只能四处借钱。”孙宏雷说,“创业路上,我是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才取得今天的成绩。”
如今,沭阳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拥有员工近200名,年交易额近7000万元,成为沭阳快递行业中的佼佼者。该公司配备了16台电脑秤台,可容纳16辆车同时卸货,并且在装车平台开设了8个装货口,可同时为8辆车装货。不仅如此,该公司还斥资3000万元建设厂房和办公楼,给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当地率先引进全自动分拣设备,大大提高分拣效率、缩短中转时间,为实现物流提速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些年来,凭着敢想敢干不服输的精神,孙宏雷带领沭阳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员工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网点逐步从城市延伸到农村,门店遍布沭阳城乡。通过这一个个网点和门店,沭阳花木搭乘印有“中通快递”字样的物流车“奔”向远方。
畅想未来,孙宏雷眼中自信满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