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做一把“尺子”,丈量质量与安全
2014年4月至今,在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历任监督科科员、副科长、科长,负责全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工作。
在宿迁交通运输系统工作5年多来,监督的工程项目未发生一起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多个受监督项目获评“江苏交通优质工程”,330省道溧河洼特大桥及连接线工程、245省道西延B标段、121省道S7标段等项目被评为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省级“示范工地”。先后被市交通运输局评为先进个人、“第三届最美交通人”,被团市委授予宿迁市“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入选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试验检测专家库和“平安工地”考评专家库。
这一串奖项,一定要放在本文的开头:
326省道S7标段、121省道S3和S4标段、瑶河大桥等多个受监督项目在省级检查中受到表扬,工程质量优良,获评“江苏交通优质工程”。
2018年,全市有6个项目被评为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省级“示范工地”,创历史新高。
为什么要以奖项“开篇”?不是徐磊虚荣,而是在他看来,奖项是对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最好证明。
2014年4月,为了离家近一点,徐磊放弃了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的工作,成为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科科员。
其实,徐磊的这一选择,就时间而言,并未减少多少。当时,他从沈阳坐飞机回淮安老家,也不过2个小时左右。但是,徐磊放弃了近10年的努力成果:先后参与阜新至朝阳高速公路、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中朝鸭绿江大桥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他,已经成为辽宁省交通运输系统试验检测专家、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检测项目负责人,多次被评为技术能手、优秀工程师。
2016年,徐磊通过层层选拔,入选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试验检测专家库,为宿迁唯一;同年入选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平安工地”考评专家库,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一共只有2人入选。成为省交通运输厅最年轻的“双料”专家,这是徐磊实力的体现,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他用的是“二遍功夫”。
刚到宿迁,徐磊就接手了326省道S5和S7标段,121省道S2、S3、S4标段,245省道西延A标段,330省道泗阳段等几个大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
“这个不算多,在高峰期,我们站里直接监管的项目近20个,同时还肩负着全市每年几百公里的农村公路行业管理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但具体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只有两个人,徐磊是其中之一。
幸好,对徐磊而言,质量监督工作早已驾轻就熟。综合督查、专项督查、飞行检查、季度检查,次次不落。遇到涵洞,走进去看一看;碰到现浇箱梁,爬进去看一看;见到桥梁,一定要到桥下看看支座受力情况。
“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亲眼看看心里踏实。”徐磊说,这是质量监督人员的“强迫症”,通过看外观可以倒推出施工的工艺流程,更能帮助质量监督人员发现问题。
他这一“较真”,每次检查都能发现不少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现场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我们下发抽查意见书,他们整改后,由第三方出具检测结果,必须达到标准。”这样的整改通知书,徐磊一年要出具二三十份,并且要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检。
徐磊有一双“火眼金睛”。有一次,他和第三方检测人员到工地检查,施工方正在进行沥青面层摊铺。
“你们测一下,估计沥青温度不够,而且混合料的级配有问题。”
“怎么可能?肯定没问题!”
没多久,施工方主动返工了——因为沥青温度不够、混合料的级配不合格,后面路面压不实了。
“沥青温度在170℃的时候冒的是白烟,180℃的时候冒的是青烟,味道也不一样。而且,从沥青摊铺机作业情况可以看到,混合料流动性差,影响路面结构层性能,就好像人没有了骨架一样。”
专业的,就是不一样!
除了质量监督,徐磊还承担起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工作。明知安全工作不好做,2014年,徐磊仍主动接下了这一“高风险”工作,虽然之前工作中没有接触过,也没有丝毫经验。
他认真研究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到吃透精神、心中有数。然后,他根据工程施工具有野外作业、交叉作业的特点,从制度建设、方案编制、经费管理、安全检查、现场防护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不仅把关严,徐磊还敢创新。2016年,他创新推出了两册挂篮施工图集,对市重点交通工程——330省道溧河洼特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图表化”设计。
“主要是考虑到很多一线建设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就将施工过程分解到每一个步骤,并用图表展示出来。一线人员对照图表进行施工,质量和安全都有了保障。”
为了这两册挂篮施工图集,徐磊私下邀请了省交通运输厅的专家加入他的创新小组,前前后后忙了一个多月,还熬了好几个通宵。
不过,他的付出是有回报的。245省道西延B标段、330省道双沟至天岗湖段新建工程、迎宾大道改造工程、上海路(高铁站连接线)改造工程等多个项目被评为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省级“示范工地”。
“他用专业知识、工作热情,改变了原先普遍存在的粗放式安全管理模式,让宿迁交通工程工地安全管理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330省道双沟至天岗湖段新建工程业主代表王瑞说。
徐磊没敢把自己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他说,作为一名质量监督工作者,自己是一把“尺子”。
这把“尺子”,“量”着每一项交通工程的质量,也“量”着质量监督工作者的专业性和责任心。
吴红丽
让检测数据成为最好的证明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江苏腾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工作,期间负责325省道宿迁段扩建工程的业主单位试验检测管理工作。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泰州市辉通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工作,期间相继负责宿迁市发展大道南延工程、宿迁市环城西路改造工程和北延工程的业主单位试验检测管理工作。
2015年1月至今,在宿迁市求质市政交通工程检测中心工作,先后负责宿城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运河宿迁港产业园临港路和传化路工程等项目的业主单位试验检测管理工作。
在宿迁交通运输系统工作4年多来,她为众多交通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数据,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先后被宿城区交通运输局评为先进个人、被宿城区政府评为劳动模范、被宿迁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评为优秀评标专家,被确定为宿迁市“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吴红丽注定与宿迁交通运输事业有缘,而且,这缘分早已结下。
最先和吴红丽打交道、给吴红丽留下深刻印象的宿迁交通人,是原宿迁市公路管理处党总支书记罗春福。
2011年11月,宿迁运河文化大桥开建,罗春福代表的是业主单位,吴红丽是接受业主单位委托、负责项目试验检测管理工作的第三方。
“罗书记对质量要求很高,我在现场检测的时候,他会走到我身后仔细看着。周末我们到工地,罗书记本不需要去的,但是他知道后,也会赶到工地。”吴红丽说。
记得有一次做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得出的数值都偏小,吴红丽得出的数值偏大。罗春福就安排三家单位共同见证取样后,一起到监理单位重新做试验。
“我一看就知道监理单位的针片状规准仪有问题。”再次试验得出的数值仍偏大,罗春福毫不留情地批评了那两家单位。
“宿迁交通人对质量要求很严格!”吴红丽说,正是有了这一良好印象,她最终选择到宿迁市求质市政交通工程检测中心工作,成为宿迁交通运输系统的一员,并先后担任该检测中心的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副主任、副总经理。
虽然此前已经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但是到了新单位,负责人总得露一手,这样才能“镇住”手下的十几个“兵”啊。2015年5月,当时的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全省获得金属材料检测资质的机构开展金属材料检测能力验证,考核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的检测能力。
拿到两根试样钢筋后,吴红丽带领同事测量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数据。但是,在测量钢筋断后长度时,同事测后,吴红丽习惯性地又测了一次。复测后,她将长度“增长”了0.02毫米,并以复测数据为最终结果上报。
不久,吴红丽和同事收到了“成绩单”——评价证书上“满意”两个字特别显眼。后来,吴红丽才知道,全省有456家检测机构参加了此次验证,有19家检测机构被暂停相应检测资质3个月。
“0.02毫米的误差影响很大吗?”
吴红丽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作为检测人员,我们是以数据说话的。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这个词,测量出多少就是多少!”
因为是以数据说话的,所以,吴红丽顶着大太阳,在施工现场一把把地将标准砂灌进取过样的孔洞中,一遍遍称重,检测路基压实度。
因为是以数据说话的,为了检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她从下午一直等到晚上10点多。
因为是以数据说话的,为了一个被施工方质疑的数据,吴红丽重新取样、重新试验,记录下搅拌时数据、搅拌后1小时数据、搅拌后3小时数据、搅拌后6小时数据,然后作为证据交给施工方,并告诉对方:如果对数据还有疑问,可以到试验室“观战”,自己再做一次。
合格还是不合格,数据会给出答案。
一项大的交通工程建设往往要几年时间,这几年里,工人可能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作为试验检测管理人员的吴红丽,每天都会出现在现场,路基铺一层她测一层,路面摊铺一段她检测一段。
“和工人一样。”吴红丽笑着说。但是,工人只做某一道工序,有时候还分前场、后场,而吴红丽对试验检测这一块却是“大包大揽”。
累,却不敢有丝毫懈怠,毕竟,每一个数据都会“说话”。
王凤红
让每一项工程 经得起时间考验
1994年10月至2010年10月,任泗洪县交通工程处副主任。
2010年10月至今,任泗洪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
在交通运输系统工作近25年,见证了泗洪县路网结构的优化,提升了该县交通工程质量水平。先后获评市交通工程建设“两创三比”先进个人、市交通运输局先进个人,被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标兵”称号;被确定为宿迁市“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泗洪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第一步迈得有点难。
泗洪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启动之初,就迎来了泗洪县交通发展高峰,除了县乡道路及县重点工程外,省道建设任务也由市交通运输局下放到各县区。当时,泗洪县的省道建设任务最重,仅330、121、245三条省道,在泗洪县境内总里程就达196.1公里。
时间紧、任务重,但是负责为交通工程建设质量“把关”的泗洪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在编人员只有4人。
面对人手少、任务重、业务不熟悉等困难,副站长王凤红带领同事抓住点滴时间学习各项规定,把监督流程和计划挂到墙上,帮助同事强行加深印象,尽快熟悉业务。
各种监督检查流程,对于王凤红来说都不算难事,最大的困难是人手不足。王凤红等4人监督全县交通工程质量,其中3人还兼顾“业主代表”工作任务,管理和监督两手同时抓。
“国家花大钱修路,老百姓都盼着走上好路,我们只有严把工程质量关,才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对得起咱们交通人的身份。”对于交通人来说,质量是生命,容不得丝毫马虎。王凤红绞尽脑汁,除了错开工程项目,让“业主代表”互相监督外,还邀请与业主单位委托的检测单位不为同一检测机构的宿迁市高指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抽检单位,独立对监督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测。
这是一份泗洪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出具的抽查意见通知书:2018年9月4日,泗洪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泗洪县县道双五线瑶河大桥至淮北大堤段提升改造工程进行了质量专项检查,检测结果为,检测段落K0+700-K0+860(左幅)路基95区压实度3点,合格1点,合格率33%,需进行返工处理。请建设单位立即组织整改,于9月20日前予以书面回复,我站将及时跟踪进展情况。
这份抽查意见通知书后附5份检测报告,最后一份是同年9月19日由宿迁市高指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出具的复检报告。报告显示:整个监督环节已完整闭合,所检测段落K0+700-K0+860路基压实度2点,合格2点,合格率为100%。
这样的抽查意见通知书,泗洪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一年至少出具几十份。
近年来,泗洪县相继提升改造境内330、121、245省道共137.1公里,每年交通工程建设体量都超过10亿元。这些由县级交通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监督的项目,均一次性通过省交通运输厅检查验收。这样的成果,在全省并不多见。
虽然工作起步晚,但是,王凤红和同事还是想赶个“早集”!
近年来,我省推进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及“品质工程”建设,王凤红带领大家从源头抓起,在审查招标文件的时候,就将各项要求列入文件条款中,明确经费来源和重要抓手,强力推动各项目建成“平安工地”和“品质工程”。
2018年,泗洪县有两个项目获评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省级“示范工程”,其中330省道溧河洼特大桥及连接线工程还被评为“江苏省优质工程”和“江苏省十佳项目”。另外,县道青临线、县道重峰线、县道双五线、峰山大桥4个项目获评市级“示范工地”。
从农村公路到省级干线公路,近年来,泗洪县开建的每一条道路,王凤红和同事都挥洒过汗水、留下过足迹。
再艰苦的条件,再大的困难,都无法改变宿迁交通人对工程质量的坚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