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公共自行车“贴心”也将更“贴身”

2022年0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本报记者 杨芹

近段时间,很多市民拨打本报热线,建议在恒力工业园、众大上海城、仁恒公寓等处增设公共自行车站点,让出行更加便利,也让这项民生工程向市民再“靠近”一点。市民的诉求是否合理?相关职能部门对市民的诉求有什么回应?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宿迁街头的公共自行车因其亮眼的橙色外观,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小橙”。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底,“小橙”已有注册用户14万余人,租车总量近970万次。公共自行车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也彰显了生态宜居城市的魅力。

当绿色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绿色出行也融入市民生活。家住宿豫区的李先生说,宿豫区众大上海城公交站的公交线路较多,人流量很大。每天早晨,他从此处乘公交车到宿城区上班,如果能先骑公共自行车,然后换乘公交车,再换骑公共自行车,就非常便捷。和李先生有一样想法的市民还有不少,希望众大上海城公交站附近能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点,方便群众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宿迁运河大桥的交通压力。

在恒力工业园上班的赵先生,也向本报热线诉说了同样的心声,期待上下班能在恒力工业园门口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据恒力工业园安保人员许先生介绍,恒力工业园有几千名职工,对公共自行车的需求很大。记者发现,离恒力工业园最近的一处公共自行车站点,还在约2公里外的隆城香堤小区门口。

在古黄河两侧,我市将沿线绿色地带全线贯通,打造了绵延数十里的古黄河风光带。每天清晨和夜晚,很多市民到这里休闲、健身。“在跑道上跑一跑,在古黄河边走一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情特别好。”家住仁恒公寓的彭女士说,如果从家门口能骑公共自行车过来,锻炼结束后,再从这里骑车去单位就太好了。

家住山水云房、恒大绿洲、江南水岸、公园一号等小区的业主也反映,小区附近没有公共自行车站点。走进市民生活近5年的“小橙”,运行情况如何?也成为很多市民关心的话题。为此,记者采访了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管理处副处长赵显生。据介绍,2014年至2016年,宿迁在中心城区先后建设了280个站点、投放了6350辆公共自行车,覆盖了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更好服务市民,宿迁还对2016年投放的自行车进行轻便化升级;2018年,又对已投放的6350辆自行车进行分批次更换。第一批次3350辆自行车已于2018年7月更新完毕并投入使用,第二批次3000辆自行车,计划于今年7月底全部投入使用。车辆更新后,单日骑行量激增,平均每天在1.3万人次以上,最高接近1.7万人次。

针对市民提出的建议,赵显生说,根据当初宿迁市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站点覆盖范围为:东到大运河,西至通湖大道,南至南外环,北至大运河。目前,市区公共自行车站点在主城区人流量较集中区域基本设置到位,后期布点将遵循“三个重点、五个突出”原则,以消除盲区、站点加密、外围延伸为重点,突出居民小区、机关办公区、公交站点、商业集中区及市民休闲娱乐密集区、重点企业及工业项目集中区,全力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关于市民所反映的区域没有公共自行车站点问题,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管理处会实地考察,如果确有需求,将会在未来投放公共自行车时予以充分考虑,让“小橙”离市民更近一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