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兼程,百年接续奋斗。每一次奋进,都有党组织的高扬旗帜,凝聚蓬勃力量。每一次收获,都有共产党员初心不渝,砥砺奋勇前行。
近年来,宿豫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为总抓手,扎实开展“五聚焦五落实”行动,将高质量党建与高质量发展融合推进,着力在“联系、服务、引领、担当”上下功夫,实现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党建惠民”创新社会治理
从宿豫区幸福大道一路东行,梨园湾、双河里、新庄镇杉荷园新型社区,一排排各具特色古朴典雅的两层小楼掩映在花木丛中。社区周边的桃园、石榴园、梨园里的果树长势喜人,即将成熟的果实挂满枝头!再向南眺望,万亩荷花竞相绽放,行人穿梭其中采莲,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
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2017年,宿豫区打通纵贯顺河街道、曹集乡、新庄镇腹地的乡村道路,建设幸福大道。启动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基本实现了整村安置。
然而,随着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不可避免地加快了行政村的消失,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熟人社会慢慢逝去,一成不变的组织体系与急剧变化的治理体系不相匹配等系列问题,摆在了宿豫区委领导班子的面前。
面对新课题、新挑战,宿豫区将党建创新作为破解难题的有力抓手,区委常委会先后3次专题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制定了《关于建立农村新型社区党委推动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2019年1月,新庄镇杉荷园新型社区率先探索实践。
新型社区有效融合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化发展。杉荷园社区成立了土地股份专业合作联合社,整合原有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名下土地,打造了草莓、荷藕、黄桃、葡萄4大产业抱团发展的新格局。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杉荷园新型社区的成功实践,正是宿豫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宿豫区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加强党建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根据城乡社区治理不同特点、群众不同需求,创新治理模式,切实提高引领服务群众能力。在新型农村社区,深化推行“一委两站五岗”党建模式(成立新型农村社区党委、下设党建工作站、文明实践站和便民服务岗、产业发展岗、生态优居岗、网格治理岗、富民增收岗),理顺统筹村居资源,按岗定人定责。实体化运行村(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片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理顺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监督组织“四种关系”,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规范各项基本制度,推动村干部常态开展联系走访活动,着力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
目前,宿豫区59个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一委两站五岗”全覆盖,以新型农村社区党建为核心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获批全国首批试点,相关做法被省委《江苏通讯》《江苏改革简报》刊发。
对于宿豫区九龙花园小区的居民来说,党建进小区给他们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温暖”。近年来,小区党支部以“三位一体”协同治理为抓手,积极探索小区党支部作用发挥机制,治理质效和居民满意度不断提升,物业费收缴率稳定在95%以上。小区党支部积极争取多方支持,牵头对小区“两房”进行提升改造,高标准打造了400余平方米的多功能“党群微家”,小区居民反映诉求有了去处、党员活动开展有了阵地、邻里联谊有了场所。
据介绍,在城市社区,宿豫全面推行“一委五站(社区党委,党建工作站、文明实践站、便民服务站、网格治理站、综合执法站)”党建模式,10个城市社区实现全覆盖;同时,集成推进“把支部建进小区”,实体化运行“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楼栋长”组织体系,一体化推动红色物业服务进小区、综合执法服务进小区、“双结双联”和在职党员服务进小区、社会组织服务进小区,截至目前,在64个居民小区单独组建党支部、做到应建尽建,获评“红色物业”省级示范点2个,涉及城市管理、物业服务等方面的网络问政率同比下降近50%,小区物业费收缴率平均提高30%以上。
“党建助企”激发红色动能
新的项目不断落户、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产业体系日益完善,蓬勃发展的非公企业,已成为宿豫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非公企业党建也成基层党建工作的主战场。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我们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成立了党组织,2017年升格为党委。现在396名员工中有党员63名、入党积极分子12名。”江苏景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党支部书记吴培龙感慨道,“正是因为把党组织建到了公司上,公司的凝聚力、战斗力才变得更强,2020年实现产值3.8亿元、纳税2600余万元。”
宿豫区深入细致摸清全区1523个非公企业经营运行、职工队伍、党员队伍、出资人(负责人)情况以及未组建党组织原因,并按照“一企一档”,对实行动态管理。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全部实行单独组建;党员不足3名的,采取片区联建、同业共建等方式,指导建立联合党组织;没有党员的,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服务、组建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等方式,实现党的工作覆盖,党组织应建尽建率达100%。
“去年6月份,宿豫区‘小个专’党委正式挂牌成立,并于今年打造了苏北地区首家豫见先锋‘小个专’党建指导服务中心,依托这个阵地,我们积极开展学党史、传薪火、忆峥嵘、办实事等各类学习实践活动,实现了‘行业+党组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共融、共建、共赢。”宿豫区“小个专”党委书记陈思军介绍道。
“小个专”党建的创新模式只是宿豫区抓非公党建的一角,该区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还分别成立了互联网行业党委、物业行业党委,推动各个行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各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促进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
“奇纳新材料是新企业,成立之初,我们就明确了‘一颗红心铸企’的定位,提出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作用,由我这个支部书记带头,在开展‘党员示范岗亮身份、党员承诺制明责任’活动,几年来,公司产值年均增长30%左右,2020年已达7613万元,还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江苏奇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支部书记、董事长彭伟平说着企业的成长史。
宿豫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通过构建“一会五员”机制持续推动村企在联中共鸣、在建中共赢。全区82个村(社区)共联建项目166个,其中35家省市区委组织部重点联系民营企业全部落实联建项目,实现全覆盖。有56家建立党组织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联建,占全部联建企业的33%。联建项目,也成为了该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
“党建工作不再是政治安排,而是发展需要;不再是外部强加,而是内生诉求”成为秀强、南钢、景宏等企业负责人的共识。
“党建强基”筑牢战斗堡垒
宿豫区大兴镇莫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每天傍晚人头攒动,附近的群众吃过晚饭后在此健身、娱乐,不亦乐乎。站在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前,村支部书记张明看着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心里感到由衷欣慰。可在两年前,他还对设施匮乏、条件落后的莫庄村党群服务中心一筹莫展。
改变这一切的,正是宿豫区大力推进的基层党建重点攻坚“百日行动”,通过聚焦薄弱村,系统推进、精准发力,巩固基层战斗堡垒,一件件难题得以攻克,一件件实事得以落实。
近年来,宿豫区突出基层基础,全面落实“强党性、优队伍、提待遇、重保障”四项措施,有效激活党建引领发展的内生动力。
深化推行村(社区)干部专职化管理,对村级党组织领头人实行“区乡共管”,对其他村(社区)“两委”干部实行备案管理,建立“四岗20级”工资体系,为村干部缴纳“五险一金”。同时,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全面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新提名党组织书记、“两委”成员平均年龄分别为40.4岁、37.5岁(较上届分别降低5.1岁、7.4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分别达82.9%、67%,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人才基础稳定,创新思路自然源源不断。今年以来,宿豫区以村(社区)为单位,采取“自主+购买”的方式,创新开展“红色公益创投”,进一步解决基层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实现为民服务专项高效、常态长效。
6月7日,在曹集乡双河里社区一家农户的小院里,几位居民代表围坐一圈,正在反映北二组农田地排水渠不通畅的问题。社区“两委”干部认真听取了居民的意见,将问题详细记录,并承诺尽快解决。
双河里社区聚焦乡村治理,打造“小院说事”议事平台,作为红色公益创投项目,通过把学习教育阵地搬到群众身边,实现“群众事情群众议”。今年来,社区已开展小院党史学习教育10余场,解决群众诉求130余件,收集意见建议210余条。
目前,该区第一批共开展了27个红色公益创投项目,涉及扶老、助残、帮困、妇女儿童关爱、文体活动、基层治理等多个方面。宿豫区每年还设立了不低于1000万元的“红色公益创投”专项资金,推动各方资源下沉,努力把红色公益创投项目打造成群众心中的好项目。
在加大村级运转经费投入同时,该区每年设立1460万元党建为民服务专项资金,用于兴办党建实事,五年累计下拨资金7000余万元,实施惠民项目1500余件。
立足本职、尽责担当,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彰显党组织“主心骨”和党员“排头兵”作用,宿豫区正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