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静静 沈艳丽
在家门口找到农活干,宿城区王官集镇九城村的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大学的学费有了着落,王秀的大学梦实现了;低收入农户杨书森住院看病,拿到了4万多元的补贴……一笔笔细微的事,是一件件暖心的事,当众多的暖心汇聚起来,成为脱贫致富历程中最中坚的力量。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和憧憬。在宿迁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市总工会切实履行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发挥优势,凝聚力量,主动作为,通过实施产业脱贫、技能培训、资金帮扶、劳模带动等措施,做实做优工会帮扶品牌,让“工”字闪亮在脱贫路上。
贫困村迎来“及时雨”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这是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产业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市总工会积极贯彻中央、省委、市委“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部署,鼓励和带动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创业,带领各级工会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托起贫困户的致富底气,打造出产业扶贫新样板。
“感谢总工会帮扶的‘脱贫示范园’项目,让我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面对好收成,宿城区王官集镇九城村村民王道才高兴得合不拢嘴。早在2017年,市总工会在结对帮扶的贫困村——王官集镇九城村先行试点,邀请荣获“全国劳模”称号的苏北花卉有限公司负责人实地考察,经多方协调,首期流转土地400余亩,总投资约1600万元,建设花卉苗木基地,发展高效农业并成立“九城花卉合作社”,为该村19户入股低收入农户担保小额贷款190万元,低收入农户以帮扶资金和小额贷款参股投资经营,基地每年按参股金额的10%给予分红。截至目前,已经分红72.98万元,每户低收入农户年收入增加5000元,带动当地低收入人口就业300余人。
“一年光租金就有2.6万元,这可是实打实的入账啊!等集体收入扩大了,我们还打算再买几台,多赚点租金。”九城村党支部书记王新泽细算着。为了帮助扩大村集体收入,市总工会拿出9.1万元为挂钩村购置农机一台用于出租,每年租金2.6万元,进一步巩固了村集体创收。
这些都是市总工会众多脱贫攻坚工作场景中的常见一幕。
贫有千种,困有百样。市总工会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挂钩村开展实地走访调研,了解贫困户贫困现状和原因,摸清挂钩村基本情况,帮助挂钩村制定精准脱贫工作三年规划。
根据调研情况,市总工会明确了扶贫协作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形成具有宿迁工会特色的扶贫协作体系。包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亲自抓、党组成员共同抓、上下联动、前后互动的组织领导体系;以协作项目和干部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投入体系;以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三个清单”为基础、考核评估为约束的责任体系。
村民富裕了,村里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大变样。“自2018年以来,我们积极向后方单位争取,帮助挂钩村改善生活环境,投入21万元用于挂钩村办公用房、部分道路修缮、建立公厕和购置树苗等基础性建设。积极协调苏北花卉投入80余万元修建村民休闲广场和建成休闲娱乐花园一个;协调王官集镇“一事一议”资金50余万元,为挂钩村硬化道路7.3公里。”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王勇说道。
如今,行走在九城村,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困难家庭有了“帮扶人”
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一封慰问信、一笔慰问金、一桶油、一袋米……每逢佳节来临之际,市总工会都给困难村民带来“娘家人”的关爱,点燃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因家庭困难,住在九城村二组的大学生王秀(化名)考取了上海体育学院,但一直拿不出足额的学费,她的大学梦一度没了希望。得知此情况后,市总工会积极沟通协调,很快募捐出足额的学费,并送至王秀的手中。据悉,每年在新学期来临之际,市总工会定期为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送上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助学金。
“谢谢你们的关心和照顾。如果没有这笔钱,老婆和孩子的病我们根本看不起。”在九城村一组低收入农户杨书森家中,杨书森对前来看望的工会志愿者连声感谢。杨书森妻子有重度糖尿病并发症,7岁儿子患有先天性尿道疾病,市总工会积极帮忙争取后方单位和协调医院投入1.3万元和减免3万元医疗费,让杨书森一家的生活有了希望。
“为了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我们结合全市‘春风行动’行动,在挂钩村大力开展’保障用工促发展
促进就业强民生’宣传活动,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积极配合基层人社平台开展入户调查登记工作,采集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等群体基本信息和就业、培训及技能情况,并及时将相关信息上传至阳光扶贫APP系统。在重大节日和‘三夏’期间,我们还深入挂钩村采取‘端菜上桌’的宣传方式,印制发放‘十九大政策汇编’‘扶贫惠民政策摘要’以及‘就业信息和创业政策菜单’500余份。”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挂村第一书记孔德成说。
扶在细微处,帮到心坎上。截至去年年底,市总工会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4.58万元,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7800元以上,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果。市总工会扶贫开发工作先后获市委市政府“改革创新奖”和脱贫攻坚“十佳百例”先进典型。
劳模送来致富“金钥匙”
时常把“一家富不算富,一村富才叫富”挂在嘴边的周相民,是泗阳县百春锦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在带头致富、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有计划带领周边困难群众种植蔬菜,吸纳周边闲散劳动力就业,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
劳模是社会精英、时代楷模。在服务引导劳模先进项目扶贫过程中,宿迁广大劳模们,在市委市政府打赢全市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中,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勇于走在项目扶贫的最前列。有吃苦精神,在建基地、上项目过程中,干在田间地头,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身先士卒,无怨无悔;有创新意识,不论是从事种养业还是加工业,都注重敏锐观察市场变化,优化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改进工艺和管理流程,富有工匠精神;有为民情怀,既依托扶贫项目帮助低收入农户流转土地、带动就业、传授技术、帮助增收,又经常访贫问苦,逢年过节到低收入农户家中登门慰问,对大病大灾给予特殊捐助。
在实施“企业劳模助力项目扶贫”工作中,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县(区)工会全部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针对贫困村群众缺致富技术、缺就业门路、缺脱贫产业、缺发展项目等问题,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引导有产业项目拓展的劳模结对贫困村和低收入农户,坚持“造血”与“输血”并重,实施精准帮扶。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引领126名劳模建成劳模先进扶贫项目167个,动态带动1.1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帮助86个村集体增收2000余万元,村均达23万元,劳模向低收入农户捐助慰问金540余万元,低收入农户每年增收4500余元。
这些年,劳模们利用技术、经验,手把手地指导贫困群众,帮助他们赋能强技,拓宽脱贫渠道,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挣取财富的意识,为他们脱贫提供了真正的“金钥匙”。
如今,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宿迁各级工会对口支援地区的群众们都如愿过上了好日子,一张张溢满幸福的笑脸见证了贫困乡村的巨变,也见证了这些年来宿迁各级工会全力以赴施以援手、守望相助的“心心相印”,更书写下宿迁市总工会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担当和实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