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泗阳经济开发区科技综合体项目建设现场,只见综合孵化大楼已然拔地而起,数十名工人正抢抓工期,在大楼内部进行装潢作业,确保1月底前全面投入使用。
“泗阳经济开发区科技综合体项目计划总投资4亿元,总体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已建成7.8万平方米。现已招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项目31个。”泗阳县科技局局长李波说,该科技综合体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后,可以为科技企业及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优质服务。
加快建设泗阳经济开发区科技综合体项目是泗阳县深化拓展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十三五”期间,该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运营,建成联炬·智慧城等4个科技综合体,投入使用面积16万平方米,入孵科技型企业87家,引进高层次人才40名,建有研发机构25家。泗阳经济开发区创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级智慧园区,泗阳意杨产业科技园获批更名为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李波说,“十四五”时期,泗阳县将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服务倍增、创新环境优化、科技体制改革,全力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力促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充分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放眼宿迁,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动力强劲。去年,我市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升至1.9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6家,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团队183个,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实现零的突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个,创成省首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新增省级三星级以上“上云”企业253家和省级智慧工厂1家、智能车间4个。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特别是“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要求,以及省委对宿迁奋战新征程提出的新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市致力把改革创新的基因注入现代化,奋力谱写新时代“春到上塘”的传奇。
基于此,宿迁坚持把加快发展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确定了建设“改革创新先行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生态大公园’、全国文明诚信高地”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从更深层次激活发展潜能。而推动科技创新,是建设改革创新先行区的应有之义。
今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市委、市政府明确,要围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化科技创新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机制改革,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和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重点抓好科技型企业招引和科技服务业发展,健全完善科技人才工作融合发展机制,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加强创新添动力,进一步增创发展新动能、厚植发展新优势。据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将深化科技型企业招引,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新引进科技型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550家。深化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合作,鼓励支持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建成联合创新中心3个、省级企业研发机构20个以上。加快推动科技综合体提质增效,建设高标准科技综合体8个。实施科技服务业集聚工程,全年实现营收300亿元。精心组织宿迁人才发展大会等人才招引活动,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团队100个以上。
此外,我市还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驱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按照“千亿领航、百亿壮大、十亿升级、小微成长”思路,启动新一轮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521”工程,深入实施千企升级行动。
在此过程中,宿迁将着眼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着力推动产业在产业升级上攻坚突破。聚焦百亿企业突破、十亿企业提档、特色企业壮大,分类建立企业培育库,全力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新增开票销售超百亿元企业1家,创成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新培育“江苏精品”企业10家。鼓励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在高端产品、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改造,实施设备投资超千万元技术改造项目300个。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新增省级三星级以上“上云”企业200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