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每一个港航人都有一个赶海梦。
宿迁港航人,笑着点头。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一程接着一程,始终向着大海的方向。
那港航人的梦想,一定是蓝色的。
宿迁港航人,却笑着摇头。
绿水为伴好行船。绿色,才是他们永远向往的“诗和远方”。
生态“护航”
绘就更亮丽的底色
2020年12月20日,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省港口集团和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港航分会在南京共同举办江苏港航高质量发展论坛,并评选出15个“三星级江苏绿色港口”。国家能源集团宿迁码头(宿迁港中心港区国电煤码头)名列其中,并且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内河港口。
此次“三星级江苏绿色港口”的评价指标,包括节能降碳、资源集约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高效运输组织、管理能力共六大类17项指标,每一项都是绿色发展的引领性指标。
国家能源集团宿迁码头凭啥能力拔头筹?
国家能源集团宿迁码头是国家能源集团宿迁发电有限公司供煤系统的专用码头。2016年至2018年,码头进行了改扩建,新建了4个2000吨级煤炭运输船舶泊位和相应的待泊泊位、配套设施,设计年吞吐能力为469万吨,总投资约1.7亿元。
“从工程规划、建设到投入运营,绿色发展理念都贯穿其中。”宿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姜若松介绍说。
该码头首次将进口螺旋卸船机运用到内河码头上,采用全封闭的输送廊道,实现卸煤送煤储煤全封闭,真正实现“煤码头不见煤”。
该码头特别优化了水系统,保证雨污分流,新增含煤废水回收装置,保证水资源回收再利用,并设有船舶污染物回收装置,实现水资源节约、零污染。
同时,节能技术在国家能源集团宿迁码头得到广泛应用。码头全部选用电力驱动、变频控制、储能回收、低碳排放型节能环保设备,并配备岸电设施提供绿色便捷岸电服务。
绿色之所以是最美的颜色,是因为在宿迁港航人的眼中,它与生态环保紧密相连。
港口码头,特别是散货港口、煤炭港口,在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尘和含煤污水。这是困扰行业发展的环保难题。
五年来,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不断督促港口企业加强物料堆放场所的扬尘治理,落实围挡遮挡、防风抑尘网遮盖、自动喷淋等抑尘措施;加强物料输送装置的扬尘治理,要求在落料、卸料处配备吸尘、自动喷淋等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加强码头道路的清扫保洁,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清洁;采取场地地面硬化、散货堆场加装喷淋装置、设置车辆清洗场地等措施,切实做好港口码头降尘抑尘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12家有证港口码头全部完成环保问题整改工作。
五年来,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不断推进生态节能技术应用,进一步推动港区生产作业节能减排。
对于宿迁而言,京杭大运河是一条贯穿南北的重要水道,近年来,我市在其沿线散货码头安装粉尘在线监测系统26套,建设率和接入率均为100%;安装22套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其中智能设施20套、普通设施2套,建设标准处于全省内河领先水平;投入2艘污染物流动接收船,船舶污染物接收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的码头、泊位和船闸均配套建设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码头泊位岸电覆盖率达84.5%。
五年来,宿迁重新规划建设环保型公用码头,现代化港口码头建设有效推进,基本形成了以宿迁港中心港区为主港区,沭阳、泗阳、泗洪等港区为翼的“一体三翼”内河水运枢纽格局,港口码头成功实现“腾笼换鸟”。
去年开工建设的京杭大运河宿迁段绿色现代航运先导段,是宿迁港航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是落实省委、省政府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其强化了航运要素与周边环境的联系,与滨河大道景观提升工程设计有机衔接,重点对航道现有老旧护岸进行生态修复加固,对沿线破损的码头结构进行生态改造,对护岸沿线的绿化进行综合提升,彰显城市特色,成为绿色智慧的水运通道、自然恬静的风景廊道、精彩荟萃的文化窗口,引领宿迁现代绿色航运建设深入推进。
生态为归宿。宿迁港航人为水运事业发展绘就了更亮丽的底色!
服务“领航”
开辟更便捷的通道
1月7日下午4时,船舱外温度低至零下7摄氏度。
徐货9707号货轮正在等待通过成子河船闸。趁着空闲,“船老大”王迦明擦除窗上的冰霜,妻子则走上岸,饶有兴趣地用手机拍船头的冰挂。
“白天过闸等待时间很短,最多半个小时。”虽然一次岸都没上过,甚至连成子河船闸管理处的船员服务中心门朝哪儿都不知道,但是去年已经来来往往好几回了,王迦明心里有底。
果然,几分钟后,徐货9707号货轮就缓缓通过闸门,驶入下一段航道。
“以前船舶过闸前都得停在一两公里外的远调站附近,然后船员跑到船闸取号排队办理过闸手续。因为过闸费,船员还经常和我们讨价还价。现在不一样了,船舶过闸全部通过网上申报,船员连岸都不用上,船随到随放。”在上闸首操作室负责“开闸门”的操作员王云好笑着说。
“我们船闸是最早试点‘不见面登记’的,相关经验做法还在全省推广了。”成子河船闸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主任乔星自豪地说,自2019年10月便捷过闸系统投入使用后,登记、收费、调度、放行全部实现“不见面”,“谁都做不了手脚。”
绿色,之所以是最美的颜色,是因为在宿迁港航人的眼中,它是最舒心的颜色,宛如他们致力提供的服务。
宿迁港航绿色服务,首先必然是安全畅通的。“十三五”以来,宿迁港航人坚持“保畅通、保安全、提效能”的宗旨,扎实推进洪泽湖北线成子湖区段、洪泽湖西线泗洪城区段、南圩河等航道养护工程,拆除、改建碍航桥梁14座,清除圩堤暗坝2处,新建改建各类航标22座。同时,大力推进船闸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现有3座船闸全部达到省定二级标准。
宿迁港航绿色服务,还应该是高效便捷的。宿迁港航人积极开展绿色航道和智慧航道建设,对成子河、大柳巷、古泊河三座船闸进行绿化景观提升和养护修缮,升级船闸监控系统,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航道船闸服务水平,“过闸不上岸、缴费不见面”成为常态。
宿迁港航绿色服务,还应该是温馨贴心的。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以党建为“保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推出了“书香港航”“心服务、船万家”“永葆初心、为民服务”“五心服务”等党建品牌,为船员提供高质量、贴心服务。其中,大柳巷船闸管理处党支部被表彰为“市直交通运输系统基层示范党支部”,“心服务、船万家”被评为“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优秀党建品牌”;成子河船闸管理处党支部被表彰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党支部”,运调工班获评“市级共产党员先锋岗”。
“多年来,成子河船闸管理处的服务工作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智慧船闸建设试点,计划用两年时间实现船闸服务全部智能化。”乔星说。
诚心、热心、耐心、舒心、放心,这是成子河船闸管理处多年打造的“五心服务”党建品牌。所有的诚心、热心、耐心,只为换来船民的舒心和放心。
升级“远航”
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2020年12月19日上午9时18分,在运河宿迁港码头,一个挂有“运河宿迁港2020年第10万个集装箱”横幅的集装箱被稳稳吊起并装上货轮,标志着运河宿迁港正式迈入内河年吞吐量十万标箱大港行列。
这个时间,比宿迁市政府的“规划”整整提前了5年!
运河宿迁港已经开通宿迁至太仓、南京等5条集装箱运输航线,每周航次超过40个。集装箱运输航线的开通,不仅改变了宿迁传统的公路运输模式,而且大大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仅2020年就为全市生产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1.5亿元。
绿色,之所以成为最美的颜色,是因为在宿迁港航人眼中,它是最富有生机活力的颜色。
宿迁港航人加强集装箱专业泊位建设、增强与省内重点集装箱港口航线联系,不断推动港口码头由低附加值大宗散货运输向集装箱海河联运、多式联运转型。
“以前宿迁的粮食都是散运出去,现在基本上‘散改集’了,不仅运费低、优先过闸,而且政府有补贴。”宿迁市港口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操作部经理曹金林说。
三年来,宿迁集装箱吞吐量逐年递增,2020年达到11.67万标箱,在全省内河港口中排名第二。
宿迁港航人提升站位,着重加强事关宿迁长远发展的重大水运规划研究,不断推进港口码头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转型。
在运河宿迁港有4套垃圾、油污智能收储系统。到港的船舶,必须先按要求投放垃圾后才能报港。如果超出三天后台还未收到投放垃圾的信息,驻守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便直接联系船舶负责人。
“我们的17个岸电桩一年能减少船舶碳排放30吨,连灯都是LED节能灯。”宿迁市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樊胜团自豪地说,“目前与5家内河驳船公司、54家内外贸货代公司、13家内贸干线船公司、8家外贸干线船公司、400余家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去年我们已经开通了集装箱区间航线,为布局将运河宿迁港打造成为中转枢纽港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宿迁港航人不断推动水运经济向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协调发展转型。
2020年,宿迁港航人——
以规划研究为龙头,完成三年滚动养护项目库前期研究和项目储备工作,调整泗阳港区成子河作业区岸线及国望高科百亿级重大项目港口岸线。
以建设为抓手,宿连航道一期工程于去年6月29日正式开工,在获得工可批复后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开工建设,该项目刷新了水运重点工程项目“落地速度”;提档升级南圩河航道,接通徐洪河和洪泽湖西线,消除泗洪县航运“痛点”;投资1.9亿元建设泗阳港区城西作业区和泗洪港区朱湖作业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高标准建设京杭大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先导段。
截至目前,全市航道总里程达980公里,包括京杭大运河、淮沭新河、徐洪河、洪泽湖西南线等。港口方面,宿迁港包含中心港区、沭阳港区、泗洪港区和泗阳港区,现有码头22个,泊位116个,综合通过能力为3500万吨。
在宿迁中心城市南边,高12米、长1400米的蓝色拦网将临时堆放的黄砂围得“密不透风”。这是宿迁市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新一年的环保“大手笔”,投资2000万元的防风抑尘网。短短三年时间,运河宿迁港已形成“立足三县两区、辐射苏鲁豫皖”的格局,辐射半径达200公里,成为全市集装箱核心功能区、现代化内河港口样板区、区域多式联运枢纽港区、内河绿色港口示范区,成为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在宿迁的北部,京杭大运河宿迁段绿色现代航运先导段“芳容”初现。河城共生、运河追梦,作为我市水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交通强国江苏方案明确的十大样板之一,这里将成为宿迁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
在宿迁的东部,作为宿连航道上重要的节点性工程,军屯河枢纽、沭新河南船闸建设现场机声隆隆。未来,宿连航道将成为苏鲁豫皖物资运输的“黄金水道”,宿迁从连云港进出口的大宗物资通过水路运输成本较公路运输成本降低三分之二,带动区域联动发展,稳步提升宿迁地区整体经济实力。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新突破。‘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直面差距、迎接挑战,强化发展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抢抓发展机遇,继续聚焦补短板、增亮点、强特色、深融合的目标,集中力量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港航服务质效、加快绿色港航建设、提升集装箱发展能力,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东部出海、区域成网、县市达标、内联外通的高等级航道网络和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港口。”姜若松的话,简短但铿锵有力。
绿色港航,乘风破浪,宿迁水运事业似一艘巨轮,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