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致力打造泗阳“城市副中心”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十三五”期间,泗阳县爱园镇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围绕“六大工程”建设,推动工作标准化、落实工作成效化,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以钉钉子精神系统化有序推进工业经济、现代农业、城镇建设、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19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8亿元、同比增长6.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万元、同比增长8.4%,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帮扶增收

民生事业硕果丰

立足“谋扶贫就是谋发展、抓扶贫就是抓民生”的工作定位,把扶贫开发作为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新增长点。

实施扶贫项目促增收。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菜单项目资金1337.9万元,实施公益性岗位、特困扶持等扶贫菜单,受益农户累计达3500余户、1.6万人次;投入村级发展引导资金700万元,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00万元。

推进联村共建社会化扶贫,借势借力助推发展。通过争取上级部门和帮扶单位项目资金,建设红豆村、朱家圩村、大庄村、朝阳居委会、河滨村、丁窑村、唐圩村等村党群服务中心,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实施点亮乡村工程,架设徐营村、丁窑村、唐圩村、官庄村等村路灯,新建徐营村、丁窑村卫生室,改善各村基础设施;推动红豆小区、康居花苑、松张口新型农村社区等农房改善项目,保障农民群众住房安全。购置及新建朝阳村、徐营村、河滨村、丁窑村、唐圩村、洪园村、官庄村等7个村标准化厂房,为各村打通增收渠道。通过项目引建,搭建村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作用,把村级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纳入到产业开发的链条中,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村居和贫困户的互利共赢,形成以朱家圩村、涧河村为代表的社会化扶贫典型案例。

推进内源扶贫,立足低收入农户自身条件,大力实施小额扶贫贷款、单户发展等项目,提升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到2019年底,全镇3932户、13509人,7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如期脱贫。扩大村企联建,组织举办村企对接活动3次,其他各类对接会、签约会、现场考察等活动3场次,对接相关企业10余家,村企联建初见成果。按照村居资源资产以及特色产业基础条件等情况,分类指导,分批推进,优先推进一批资源禀赋好且有农业重大项目落户的村居与企业建立村企联建关系。截至目前,全镇已有16个行政村与企业共建,联建项目共16个,21个村居资源库建设完成。

立足镇村实际

中心工作成效显

聚焦园区发展,工业经济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爱园镇全民创业园共进驻企业46家,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17个、5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项目29个。

立足美丽乡村,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立足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加快农房改善。以党建为引领,以脱贫攻坚为主线,科学有序推动农房搬迁和农房改善工作,做优农房建设。按照“1+2+1”镇村体系,先后启动松张口新型农村社区、爱园爱心家园、洪园新型社区、涧河爱心家园、里仁康居花苑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1.5万平方米。松张口新型社区为宿迁市农房改善示范项目,被选为2019年江苏省农房改善现场会观摩点之一。

坚持产业定位,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立足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努力打造“一镇一特”农业品牌。全镇现有林果面积3万亩,其中,桃果面积2万亩,基本形成百年梨园、S245沿线、S267沿线和钱爱线沿线“一园三带”格局;严格落实惠农政策,划定粮食生产区,对全镇21个村居进行详尽两区划定。其中粮食复种面积达到16.11万亩,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用地细化落实到地块。

畅通民意渠道

社会治理机制新

坚持“以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为目标,在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同时,探索出适用于基层的“民意三到位、有事好商量”工作法,形成“有事好商量”爱园品牌。

开门办公、民意征集到位。每月召开月度推进会和观摩会,提前公开通知到村,群众自愿参加,设置意见箱,提高党群、干群关系的凝聚力。进村宣讲、民意沟通到位。成立镇宣讲中心,围绕镇党委政府决策和中央、省、市、县指示精神,实现宣讲全覆盖,把群众诉求带回来,及时处理反馈。聚焦问题、民意商量到位。在各村居设置“有事好商量”工作室,对一些重要事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实现有争议的事情商量解决。近两年,通过“民意三到位、有事好商量”工作法,累计成功化解信访积案23件,成功调处矛盾468件。

“十四五”期间,爱园镇紧紧围绕实施“一主两片、三轴三区”的发展规划,以“泗阳城市副中心”为发展定位,打造经济强镇。

“一主”即一个主镇区。对镇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进行改造提升。“两片”包含里仁片区和农业片区。“三区”为主镇区、工业园区建设和百年梨园4A级景区创建。围绕以上规划定位,重点打造“三个爱园”。

“十四五”期间筹建完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沿S245、S267和钱爱线,集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于一体的泗阳北部经济发展防线和集产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生态廊道。

围绕泗阳县经济开发区爱园园区的发展定位,“十四五”期间,新建6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拓展园区新建设用地1500亩,建成精密机械产业园,未来5年实现全镇工业增值税翻两番,达到6000万元。依托百年梨园品牌效应,拓展桃果产业链条,掌控产业价值链高端部分,全力推动百年梨园4A级景区创建,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