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新袁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六个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六增六强”为着力点,全力推动思想大解放、发展高质量在新袁落地落实,实现了“十三五”期间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调结构 促转型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园区企业实现新发展。“十三五”期间,全镇引进固投亿元项目4个,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个。强力推进“腾笼换鸟”计划,已完成一诺包装和峰凯纺织2家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佳诺医疗、荣德新材料技改工作。
特色农业迈入新层次。按照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要求,紧紧围绕精品桃果、特色蔬菜和水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以古黄河沿线生态改造为重点,以大小龙窝塘为中心,加快土地流转、结构调整,同时积极与省农科院开展合作,引种苏翠、翠冠等梨树新品种2700多亩,百年梨园胜景重现,建成2000亩蔬菜基地和1300亩水产基地。三个项目的收益均为传统“一麦一稻”的两倍以上,群众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在“保底+分红”的基础上,部分村民被吸纳到合作社就业,共可带动1300余名劳动力季节性务工就业,每年可增加工资性收入8000元以上。
抓建设 重治理 镇村面貌持续改善
高标准实施农房改善项目。围绕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低成本搬迁、低价格安置政策。通过入县、到镇、村集中三种方式对446户涉及群众分类实施农房改善工程。同时对于经认定的“病、残、孤、老、灾”等农村特困家庭,采取政府兜底方式,打造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户均60平方米左右的暖心房。
扎实推进特色田园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为美,依托古黄河天然河道地理生态优势,投资1800万元,实施“治水、整田、栽树、建园”四大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村庄的自然格局和地域的天然肌理,真正做到建ー片、成一片、美一片。2019年已创成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其中灯笼湖社区堆上组创成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三岔村被省生态环保厅表彰为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
深入开展“绿盾100”专项整治。高标准开展“绿盾100”专项行动,对全镇108条沟塘河渠污染源进行逐一排查,关闭沿河违规排污口15个,清淤疏浚38条,目前黄码河三徐段、赵大塘、高湾漫水闸三个河道断面水质达到优III类;常态开展27台在用锅炉进行日常管控,严防烧煤;全面完成7家企业VOCS贯标方案编制。
强基础 破难题 富民增收成效显著
突出公共空间治理有成效。结合公共空间治理和沿古黄河低洼田改造项目,清理回收古黄河两岸公共空间约500亩土地,实现村集体增收30万余元。通过土地流转收回200亩整理溢出土地,为村增收22.5万余元,公共空间的治理加快形成了集生态美、环境优、百姓富于一体的生态富民廊道。
突出扶贫成果不丢失。目前该镇已实现全部脱贫,为保证不出现返贫,该镇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结合季度走访,农户申报,对脱贫质量进行“红、黄、绿”动态监测,对标识为红色的建档立卡户,以“帮”为主,强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兜底保障。目前已有13户39人实现兜底保障,17户69人实现产业帮扶。
突出经济收入有增长。大力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扎实做好“四资”增收、实业兴村、服务创收等“三篇文章”。引导村集体利用各级财政扶持项目资金,采取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统一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形式,探索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自我管理新模式,2020年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192万元。
保基础 惠民生 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扎实开展网格治理。为全镇58个网格配备58名网格员,通过村情“五诊”工作法等方式,构建形成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网络,网格建立以来,先后发现和甄别有价值信息和不稳定因素36余条,保证了大多数矛盾村组内发现,村组内解决。
扎实开展信访维稳。该镇把对《信访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全镇普法宣传的重点来抓,印发《信访条例》宣传手册,组织村组干部以及群众集中学习,同时开展基层信访月活动,安排宣传车镇辖区流动宣传《信访条例》,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信访,如何合法合理反映问题,提高群众对《信访条例》的知晓率。去年,该镇无进京、赴省上访,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信访工作在季度考核中全县排名前列。
扎实开展矛盾化解。着眼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着力控总量,降增量,防变量。“十三五”期间,全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超百件,调解成功率达100%,社会安全感满意度超过98%。
健全便民中心机制。围绕便民、利民,构建镇村两级政务服务机构,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工作。通过加强业务学习、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业务素质,重点解决窗口工作人员审批项目不清、法律依据不熟悉、服务运行不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打造“便民、快捷、高效”的服务平台。
深改革 提效能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建强骨干队伍。一是选拔年轻干部充实“两委”班子。“十三五”期间,该镇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对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二是进一步发挥“返乡兴村”新村干作用。对“返乡兴村”新村干挂职转任职,招录本科以上年轻干部充实到新村干队伍,满足每村两人的配备标准,为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拓展服务载体。一是加强村级党组织服务阵地建设。新建马庄村党群服务中心418㎡,高标准配置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综合会议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党员图书吧等配套设施,拟新建袁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是打造基层党建示范点。依托三岔战役纪念馆、于湾新居等打造3个重点党建观摩项目。
加强工作作风。开展营商环境及作风建设整顿活动,通过强化“一栏两牌”,落实“一图三制度”,实行“早晚两签”和“一假两批”等制度,狠抓落实,措施强硬,不断提高为群众办事效率,改善机关干部工作风貌。严格执行村干部值班制度,启动“视线传真”,实时进行在线监控,杜绝村部值班“空关化”。严格执行“牌子准入”制度,认真落实“三减三进”,切实为阵地瘦身。严格执行学习教育制度,以理论学习、主题发言、专题讨论等为重点,深化党员积分管理、评星定级工作,不断提升学习教育成效。
下一步,新袁镇将全面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等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推动“六增六强”的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
扩大园区规模,突出规划引领,加快形成特色产业布局。盘活存量用地,实现腾笼换鸟,打造工业强镇的目标,提供工业基础。加大基础配套,打通园区连接省道的瓶颈,同时不断加快园区内道路、管网、绿化的投入力度,让园区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大力推动招商引资。目标在3年内引进一批高科技、智能化企业,建成新袁镇新的道口工业园、道口物流园,从而形成新袁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道口经济”新局面。
强农业标准,建设好富民廊道。紧紧围绕精品桃果、特色蔬菜和水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更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下一步还要围绕267省道沿线,做实梨果产业这篇文章,打造一个5000亩的梨果基地。加快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同步推进农旅结合、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富民、乐民、安民。
强功能提升。围绕“一轴两环多点成面”的发展定位,统筹抓好镇村规划布局、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有机融合、共同发展,努力打造特色小城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