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泗阳县裴圩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全民创业、镇村建设、现代农业、财政收入的新跨越。
坚持项目带动,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裴圩镇把全民创业就业作为强镇富民的立足点,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明确产业导向,营造投资环境,始终突出以招商引资为主线,开展网络招商、以商引商、全员招商,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情况下,招商引资额猛增,工业增加值、入库税收保持不减。坚持调整结构,特色农业实现新突破。裴圩镇规划发展精品桃果产业基地,栽植映霜红等品种650亩;新引进成方连片2000亩以上虾多多稻虾基地项目,已完成4000亩、并参加市重大农业项目验收;引进瓦房投资525万元果蔬基地设施农业项目,已获得县高新办认定。
坚持宜居宜业,城镇建设展现新面貌。对镇和2个村级新时代文明站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已高标准完成。新建日净化2000吨污水的黄圩污水处理厂目前基本完成,三和污水提升泵站已投入运行。积极建立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全镇发展养老机构5家,建公办民营运南养老服务中心1家,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家,基本形成了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坚持关注民生,惠民工程取得新成效。对110户419人存在返贫风险已脱贫户和边缘户摸排监测、重点扶持,确保如数如实脱贫;对经济薄弱村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基地为依托,以低收入户为主体,形成了以企业与合作社为主导,产业发展与脱贫致富为目标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认真落实渔民上岸工程,确认住家船153只508人,专业渔船130条,兼业渔船23条,对符合条件船只已兑现政策补贴。
坚持生态优先,“美丽裴圩”展示新画卷。通过开展市容环境、背街小巷、社区楼院、农贸市场、“五小”门店、建筑工地、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活动,实现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卫生整洁、管理规范有序、监督执法有力。加大交通秩序、垃圾清扫清运、小广告、乱停乱放、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开展专项治理,使环境秩序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形成“党政齐抓、上下共管”的大格局和环境保洁管护的长效机制,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稳定大局,社会管理和安全生产实现新模式。广泛开展“裴圩好人”、“最美裴圩人”评选,社会文明程度满意度测评综合排名在全县前三名;建成裴圩历史民俗展示馆,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结合全县机构“三整合”要求,整合人员成立“七局两中心”,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组织架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要求,均设置AB岗,工作制度完善上墙,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度化”监督,全员履好职、尽好责,促进了全镇社会治理高效、有序、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
展望2021 信心满怀
2021年,裴圩镇将紧扣“建设改革创新先行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生态大公园、全国文明诚信高地”发展主题,突出重点抓推进,稳中求进促发展,主动作为求突破,振奋精神抓落实,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工业强县、乡村振兴、民生幸福、党的建设,倾力将裴圩打造成为新时代“鱼米之乡”,全面冲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先进。
瞄准工业项目产业质态“双优”目标,着力招培换“三强”,加快产业转型。招大引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完善招商体系,优化招商方式,多方位开展以商招商、以诚招商、以情招商、中介招商。培优育强。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成立帮办团队,优化帮办服务,加大规上企业培育力度,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劣汰换强。实施“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工程,切实为优质项目、企业转型升级、招引优质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
瞄准城乡融合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目标,发展“三色”经济,加快乡村振兴。依托“一湖四河”资源禀赋,推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资源共享“四化”进程。发展绿色产业。发展大众、倪东等村沿路两侧绿色果蔬项目和330省道两侧稻渔产业提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稻米产业,发展绿色认证稻米基地,争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区。发展特色农业。聚力打造稻渔共生、绿色果蔬特色农业。发展红色旅游。大力推进工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发展以农家乐、渔家乐为主题的“红色文化+生态”旅游。
瞄准民计民生民本“三民”改善目标,加快实施“三项工程”,加快共建共享。生态富民工程。建成330省道两侧生态成片林;建村级污水处理厂3座,新增设备2台;不折不扣落实扶贫政策,防止边缘户返贫致贫。土地治理工程。完成350亩土地综合整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创建一个美丽宜居村庄。民生事业工程。在裴小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建设2000平方米室内体育场;对7个村居卫生室进行改造;新增两家220个床位民办养老服务机构。
瞄准改革创新谱写“春到上塘”新传奇,增强壮村富民“四力”,加快双轮驱动。策应扶持,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围绕特色产业策应扶持家门口就业和各类扶贫项目,带动已脱贫农户和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村企联建”,增强村企合力。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加快现有产业延链、补链,确保2个以上农业项目签约落地、投产达效。改革创新,增强富民推力。启动农村宅基地改革和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领证工作,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财产性收入。培育新型主体,增强经营活力。加大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实体化运作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
瞄准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强化和谐裴圩“四项建设”,加快统筹协调。强化阵地建设。加强村党群服务中心、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等场所的使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继续开展“最美裴圩人”、“人情消费减负年”、“五美庭院”等特色创建活动。强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健全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乡镇、文明村创建,不断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社会化、常态化。强化网格化建设。新建应急救援站,选派精干人员深入企业保安全、稳定和环保问题排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强化法治建设。增加综合执法人员并加强管理,扎实开展平安创建工作,深入基层、现场和一线化解各类矛盾。
瞄准政治优势转化发展优势,加强基层组织“四化”建设,加快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结合欣裴河生态廊道建设,打造“党建+红色元素”;坚持“精减、整合、规范、便民、高效”原则,开展村级减负专项治理,减轻村级负担。党支部书记管理规范化。结合农村公共空间专项治理,盘活用好公共空间资源,拓展村级集体增收渠道;深入推进“支书领头调结构、支书带头送岗位、支书牵头抓生态”三大活动,做好“支部+电商”、“支部+合作社”等“支部+”党建富民文章,着力培养红色电商达人。重点民营企业党组织联系制度化。定期召开“两新”组织党建联席会议,共同破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难题。启动村干部优储优选优培“三优”计划,深化新“三当”培养模式,建立村(社区)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机制,激励无私奉献,担当作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