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沭阳县委编办:聚焦改革创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本报讯

今年以来,沭阳县委编办全面落实上级改革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围绕机构编制主责主业,聚焦改革创新,强化责任担当,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选树标杆,典型引路,全方位打造“三整合”改革升级版。拓展建设无人机巡查系统,利用5G技术与无人机、一体化平台联网对接,对城乡结合部和特殊网格巡查实现全覆盖。开发视频系统平台,各乡镇(街道)可同时实现与县指挥中心开展视频通话,方便特殊时期或者紧急情况下工作调度。同时,结合第一批“三整合”改革中各乡镇(街道)工作开展情况,选取部分乡镇(街道)作为典型标杆,充分发挥其在第二批乡镇(街道)“三整合”改革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并为全县“三整合”改革工作树立典型标杆。按照乡镇和街道不同类型,突出重点打造2-3个“三整合”改革特色做法和创新品牌,并在全县进行宣传推广,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方位、多举措、高质量完成全县的“三整合”改革工作。

加减结合,挖潜增效,不断凸显机构编制管理的杠杆作用。严格按照中央深化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县工作实际,通过撤并“小、散、弱”事业单位,进一步压缩现有事业单位编制规模,做好事业单位数量上的“减法”;同时,积极探索优化整合职能相同或相近事业单位,在相同或相近领域加大整合力度,进一步拓宽视野,促进跨部门整合,推动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同步做好事业单位效能上的“加法”,实现成本运行节约化,资源配置集约化。在此基础上,动态调整机构编制资源,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教育、综合执法等重点领域用编需求,最大限度发挥机构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率,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在重点工作和基层一线上,不断凸显机构编制管理在体制机制中的杠杆作用。

五方共商,三项检查,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督查的探照灯作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中在编不在岗、长期不上班、失联、吃空饷等实际情况,加强与组织、纪检监察、人社、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五方共商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情况互通、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各负其责,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开展三项检查,形成纵向监督网络,一是充分发挥县委编办归口县委组织部管理的优势,会同县委组织、人社部门成立专项核查工作小组,不定期开展选人用人、机构编制、领导职数使用等工作核查。二是将机构编制督查事项纳入县委巡察工作内容清单,针对巡察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条例严肃处理。三是切实发挥“三责联审”作用,与审计部门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将用编事项作为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审计报告中必须体现用编事项,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的行为及时查处和纠正。

多措并举,奖惩共用,全面提高事业单位履职水平。一是将事业单位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纳入“三定”规定职能履行情况考核,对故意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申报内容与事实不符的,在考核中予以扣分,并通报至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二是强化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坚持把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作为事业单位法人信用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求事业单位每年1至3月份报送上年度法人年度报告,并在信息公示平台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开展“双随机”抽查。每年按照抽查对象名录库不低于3%的比例开展双随机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责令限期整改。

(董小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