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兴,“十三五”期间,实现年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7亿元,工业增值税6500万元,位居全县乡镇(街道)之榜首,先后被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生态环境厅、省总工会、省妇联、省商务厅和共青团江苏省委表彰为先进单位和示范乡镇,并荣获泗阳县委、县政府历年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泗阳区划调整后,众兴由乡镇变街道,但众兴人的干劲和志气愈发坚定,华丽转身后的众兴街道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打造服务一流,环境优美的宜居家园,助力泗阳高质量发展,勇立潮头争上游。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席卷而来,众兴人迅速成立一办十三组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展开工作。在疫情最为肆虐的时刻,居家隔离“五到位”贴心服务把疫情拒之门外。坚持一手抓常态化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年底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2元,同比2019年增长8.4%,位居全县第一。
回顾“十三五”,众兴人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聚焦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十二五”增长30.36%;城市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建成西康新城“六横六纵”交通网络;罗马都市、雅典花园等一批宜居家园增强居民幸福感;新建7个城市之家方便居民办事、购物;五里湖湿地、聚宝公园、体育公园、众缘广场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西康小学、养老服务中心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仅解决了教育、养老难题,加速了城市品位的提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众兴街道全面起步之年,更是众兴人探索发展新路径的关键之年。加快城市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广大市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是众兴人的重点工作,以建设“运河之畔最美县城”为落脚点,围绕高质量发展发展“六增六强”,重点抓好“四聚焦、四提升”。
聚焦美丽宜居
全力提升城市建管品质
围绕建设“美丽宜居泗阳”的总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落实,细心谋划,精心管理,用心服务,打造运河之畔最美县城。
优化“两带三区四河”空间。坚持规划引领,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着力做优做美“两带三区四河”空间。
两带,即,沿着S245、S325两条省道,对沿线二桥、刘桥、桃源等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三区,即,围绕做美中心城区、做强西康新区、做新高铁片区,全力保障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完善管理治理机制。
四河,铺设六塘河、四塘河堤顶路,建设朱洪路,打通朱圩、洪南片区发展通道;打造小流河风光带,沿线规划铺设一条南至众兴西路,北到众史路的快速通道,打开西片区发展空间;利用古黄河生态优势,沿线规划发展生态文旅项目,打造最美黄河岸线。
加强西康新区功能配套。立足“工作向东、生活向西”发展定位,采取填充式开发的方式,持续加强西康新区路网加密、慢行系统、水系贯通、生态填充、地下管网提升改造等“五大建设”。2021年重点实施五星级酒店、中心敬老院、众兴小学扩建以及温州路北延等工程,同步加快推进西康幸福城建设和养老服务中心投用,着力做好雅典花园南侧地块等6宗土地挂牌推介,推动西康新区更加疏朗、精致。
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围绕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向乱象开刀”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破产企业生活区、城郊结合部、拆迁征收地块的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加强背街小巷“四化五好”长效管理,推动市容市貌持续巩固。聚焦城市管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推进小区楼道、道路、绿化提升出新,加强屋面漏水以及电梯、监控、管网、消防等方面突出问题整治,做好周庄小区及邮电后巷等“四新一亮”改造,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
聚焦强村富民
着力提升“三农”工作成效
根据众兴街道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以强村富民为抓手,做实基础设施、做美人居环境、做优富民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培育发展特色农业。结合“两河”富民廊道建设,采取村企联建等方式,在古黄河北侧规划建设高档花卉、苗木基地,同步完善相关景观、节点布点,发展户外文旅项目,打造特色林业经济带;发挥桃源、顾集等村居水产养殖传统优势,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推广生态养殖、套养、混养,进一步做响“阳源”牌大闸蟹、小龙虾等特色品牌。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结合农房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因村制宜打造美丽乡村。2021年重点做好二桥、刘桥、朱圩等三个保留村庄建设。其中,二桥以打造水美乡村为目标,对紧邻S245公路的村庄进行改造,保留村庄肌理,形成水清岸绿、村美人和、田林一体特色;刘桥重点围绕刘桥小区提升改造,做好小区内道路、绿化和房屋立面出新,推动城西片区环境面貌提升。朱圩主要围绕农村宅基地改革,以整治“破危差”“空心户”为重点,制定老村庄建设规划,一张图推进房屋立面出新和“翻改插”建设,着力打造整洁村。
持续聚焦强村富民。大力发展“村企联建”项目,深入推进公共空间治理,持续深化资源换资产、资产换股金、股金换可靠集体收入等机制,确保全年新引进“家门口”就业项目4个以上,“村企联建”项目省平台审核通过率达到100%,所有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对“边缘”人群的监测预警,做好相对贫困户的扶持帮助,坚决防止返贫现象发生。
聚焦补齐短板
聚力提升民生实事质态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不断补齐民生领域弱项短板。
做实基础设施。制定农村道路、水系改造规划,2021年重点推进朱洪路、二桥城运线、杨集线和四塘河、六塘河堤顶路等道路建设,铺设朱圩、刘桥、顾集等社区出庄路6000米,打造方便快捷城乡交通网格。做好魏阳河西延、五里中沟改造、三水管网改造、八斗沟改道等重点工程对接保障工作,对城北片区农田水利工程整理修复,确保排灌水系畅通循环。
做优公共服务。着眼生活更方便,加快东光、西康城市之家建设,确保前进、詹庙、东华等城市之家2021年全面投入使用。高标准推进脑科医院建设,完成众兴卫健中心和13个社区卫生室提升改造,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围绕培育发展地摊经济、夜经济,规划建设西康、周庄两个地摊经济示范点,努力为群众提供多元创业就业平台。
做美人居环境。围绕环境整洁村全覆盖,深入开展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庭院“三清活动”,扎实推进治污治乱专项整治。2021年全面消除旱厕、废弃猪圈、乱搭乱建等现象,同步加快推进朱圩、二桥等2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利用现有沟渠水系规划建设3个人工湿地及退水净化塘,对朱圩、洪南、刘桥等已建成集中居住点实行“四化五好”管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
聚焦党建引领
合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以党建引领助推社会治理,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积极破解社会治理领域的堵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效能。
加强服务阵地建设。深化“红网格 好服务”成效成果,按照可进入、可共享、可共商的建设要求,规划建设盛世嘉园、香缇花园、名门华庭等8个网格服务站,实体化运行红光“红网格”工作室、詹庙“红文化风尚厅”、前进“红乐家”、众东“共建共治红服务”等4个党建领航项目,积极为群众提供一个环境舒适、办事方便、爱来常来的活动场所,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优化“两长两员”队伍。创新工作思路,做好两个方面的选人用人。一方面,以红光社区盛世嘉园和前进文城新都为试点,探索推行“余温暖民”工程。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中选聘一批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干部、老同志担任网格长或网格员,充分发挥他们“资历深、阅历广、经验足”等经验优势,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效。另一方面,部署开展“小区业委会建设年”活动,推行业委会主任兼任网格员、楼栋长,推动小区物业管理与服务更精准、更有效。
夯实和谐发展基底。坚持“解决问题是最好的预防”理念,深入推进“四位一体”包案处理机制,常态开展“清初访、化积案”行动,着力抓好信访问题的化解稳控工作,努力做到“小问题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街道”。坚持源头防范、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常态开展专业市场、“多合一”场所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力做到问题隐患动态“清零”,切实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