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市总工会:引领劳模助力项目扶贫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沈艳丽

126名劳模,建成劳模先进扶贫项目167个,1.1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这是宿迁市总工会引领企业劳模助力项目扶贫工作的成绩单。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收获,把扶贫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兑现党向人民作出的“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脱贫有多难,他们就有多拼。去年6月份以来,市总工会贯彻落实市委作风建设大提升活动部署要求,找准契合点,在全市工会干部中开展“集中走访集成服务,促进企业劳模项目扶贫扩面提质”活动,经过集中走访和调研推动,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日前,“企业劳模助力项目扶贫”项目被评为全市“强‘三真’、比担当”作风建设提升活动“月度范例”。

增收致富的“领路人”

“在这里干一天活,能挣近100元。”冬日,在宿城区王官集镇九城村,一群农村妇女正在田头忙活着。

无需外出打工,也不需要专业技能,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九城村村民的日子是越过越旺。

早在2017年,市总工会在结对帮扶的贫困村——王官集镇九城村先行试点,邀请荣获“全国劳模”称号的苏北花卉有限公司负责人实地考察,经多方协调,首期流转土地400余亩,总投资约1600万元,建设花卉苗木基地,发展高效农业。并成立“九城花卉合作社”,为该村19户入股低收入农户担保小额贷款190万元,低收入农户以帮扶资金和小额贷款参股投资经营,基地每年按参股金额的10%给予分红。

截至目前,已经分红72.98万元,每户低收入农户年收入增加5000元,带动当地低收入人口就业300余人。

无独有偶。瑞祥家庭农场负责人卢秀丽也在九城村投资成立“九城蔬菜瓜果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余亩,用于种植豆角、西瓜等农作物,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带动2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去年西瓜产量高,卖价也不错,赚钱也不少。”作为九城蔬菜瓜果合作社承包户之一的徐程海满面笑容。西瓜成熟上市,来收购的不是别人,正是西瓜大棚的拥有者卢秀丽。把自己的大棚返租给承包户,按照不同等级收购,成效显著。倒包返租,是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中一次大胆尝试。把收成和劳动挂钩,免除成本和销售的顾虑,徐程海干得很起劲。

这两个案例是167个劳模先进扶贫项目中的生动剪影。为了鼓励更多的劳模先进人物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市总工会联合民丰银行对劳模及重点经营主体精准扶贫项目提供贷款优惠服务,支持劳模将项目拓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引领更多的劳模主动加入到脱贫奔小康工程的伟大实践中来。

脱贫攻坚的“示范者”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实施“企业劳模助力项目扶贫”项目中,市总工会党组高度重视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县(区)工会全部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针对贫困村群众缺致富技术、缺就业门路、缺脱贫产业、缺发展项目等问题,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引导有产业项目拓展的劳模结对贫困村和低收入农户,坚持“造血”与“输血”并重,实施精准帮扶。

脱贫攻坚战,劳模在行动。市总工会连续三年相继开展了“三进三帮”大走访、大抓基层和“集中走访集成服务”调研活动,推动劳模在产业扶贫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市县(区)联动,连续两年将劳模产业项目扶贫工作列入县(区)工会工作目标考核任务,督促各县(区)工会深入开展帮办服务工作。

在不断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有效探索适应宿迁特点的精准扶贫模式,总结形成了脱贫攻坚四种模式,即“公司+薄弱村+电商+低收入农户”模式、“公司+合作社+低收入农户”模式、“公司+劳模精准扶贫基地+低收入农户”模式、“公司+生态示范镇建设+低收入农户”模式,并面向全市推广。

为确保项目落地,市总工会要求工会干部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畏难避责等问题,创新方式方法,深入一线,切实当好“四员”:即当好“宣传员”,重点向企业劳模、扶贫村以及群众宣传了解乡村振兴、扶困助贫等方面政策;当好“联络员”,开展项目扶贫可行性论证,帮助双方理清发展思路;当好“指导员”,指导劳模与扶贫村协调解决项目创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当好“帮办员”,促进政策集成,做好项目全程帮办跟踪服务。

脱贫攻坚的“先锋队”

时常把“一家富不算富,一村富才叫富”挂在嘴边的周相民,是泗阳县百春锦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不仅在带头致富、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有计划带领周边困难群众种植蔬菜,吸纳周边闲散劳动力就业,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

筚路蓝缕创业,浓浓深情惠农。前不久,周相民来到田头,与村民畅谈创业感悟,分享创业快乐和艰辛,面对面交流创业经验,将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在精准扶贫中展示新作为。“接下来,我将加快农产品的品牌创建,继续用科技力量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周相民说。

为扩大劳模精准扶贫志愿行动影响,市总工会精选50名创业创新劳模组成宣讲团,举办全市劳模创业创新事迹报告会,开展劳模创业创新典型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乡镇“五进”活动近50余场,有效发挥了劳模引领创业致富的榜样力量。市县(区)工会联动组织劳模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开展传授技术、讲解政策、帮助致富等系列活动。周相民等一批劳模走进乡村,畅谈创业感悟,每场活动都通过媒体和“职工知音”微信公众号,进行直播和推送,受众职工达百万人次。将在产业项目扶贫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城乡致富领头人优先评选表彰为各级劳模先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鲜明导向。

“宿迁广大劳模,他们在市委、市政府打赢全市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中,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勇于走在项目扶贫的最前列;在建基地、上项目过程中,干在田间地头,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身先士卒,无怨无悔;不论是从事种养业还是加工业,都注重敏锐观察市场变化,优化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改进工艺和管理流程,富有工匠精神;有为民情怀,既依托扶贫项目帮助低收入农户流转土地、带动就业、传授技术、帮助增收,又经常访贫问苦,逢年过节到低收入农户家中登门慰问,对大病大灾给予特殊捐助。”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王勇说。

167个劳模先进扶贫项目的背后,是宿迁广大劳模们的辛苦付出。他们从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的第一天起,就忘了自己,只有人民。他们知道,脱贫攻坚的果实,不会轻轻松松得来;全面小康的梦想,不会轻轻松松实现。他们更知道,只有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才能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