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引进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个,48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90亿元,150个项目通过市亿元项目开竣工验收,其中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19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317亿元、78.5亿元,分别增长5%和5.1%。主导产业产值增长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总产值比重达28%。
位次是前行最好的见证者——
泗阳经济开发区2019年位居全省118家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第36位、91家省级经济开发区第11位,苏北五市47位;吴江(泗阳)工业园区,在全省45家南北共建园区综合考核排名中,连续七年位列第一方阵……
近年来,泗阳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兴县不动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投资为要”理念,坚持用高质量标定工业经济发展方向,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第一动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发展新理念,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源要素不断集聚,全县工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泗阳经济开发区
集群聚力
积蓄发展动力
入驻企业约400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40家,从业人员7.1万,初步形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居制造等主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作为泗阳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十三五”期间,泗阳经济开发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项目为王、投资为要”工作导向,着重做好项目招引、建设、培育、整合、保障、服务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业已成为泗阳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聚力招引项目
精心培育产业
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该区聚焦绿色家纺、智能家居、食品饮料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攻坚龙头型、税源型、科技型的优质项目,陆续引进投资超百亿的一批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特色主导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累计招引亿元以上签约项目296个;通过市考核验收亿元以上开工项目195个、竣工项目170个。
要进一步增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产业必须壮大。该区深入实施“511”工程,精心培育产业,预计2020年可实现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70家,税收超百万企业125家、超500万企业45家、超千万企业23家、超亿元企业3家;纺织服装、家居制造、食品饮料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开票销售超22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0.87%。
做优载体平台
科技引领发展
近年来,泗阳经济开发区不断加快推进各类平台载体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助推经济发展。
结合开发区产业发展实际,该区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省级智慧园区已建成运营,科技综合体建设有序推进,现有18家科技型企业、4家科技服务机构完成注册等待进驻。
科技创新是引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泗阳经济开发区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倾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该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五个一”活动,目前,该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20个,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9家、认定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建设试点7家,省市级智能示范车间11家,挂牌上市企业12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个。
聚焦产业补链
打造具有竞争力特色集群
“十三五”期间,泗阳经济开发区聚焦聚力主导产业,抓好铸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打造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把开发区推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阶段。
纺织服装产业——围绕“打造千亿产业、培育百亿企业”目标,规划建设了11.45平方公里精品化纤产业园,现已集聚海欣纤维、恒天化纤、晨越高新等规模以上企业110家以上。尤其是实现了百亿级大项目的重大突破,现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泗阳化纤”区域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家居制造产业——集聚金牌厨柜、吉福新材料等30多家企业,逐步形成胶合板——贴面板——木地板——定制家具的完整产业链。
食品饮料产业——集聚洋河股份泗阳分公司、仙之宝食品、好彩头食品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50余家,以及为其配套的金之彩集团、成达制盖等包装企业30余家,形成“农业种植——深加工——包装”产业链条。
新兴产业——全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载体建设,重点招引精密IT配件、精密电子元器件等项目,着力打造区域IT配套协作产业集群区,随着和煊电子等一批电子信息企业相继落户、快速建设,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开发区新的增长极。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十三五”,泗阳经济开发区用实干精彩作答。即将迎来的“十四五”,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泗阳经济开发区又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吴江泗阳工业园
特色驱动
锻造转型潜能
今年以来,吴江泗阳工业园区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产业转移、省委省政府推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契机,坚持系统性思维谋划,以强有力地党的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以吴江泗阳产业合作园区为主导的飞地经济,园区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发展潜力进一步激发。
坚持项目建设主责主业,吴江(泗阳)工业园坚定高质量招商选资不动摇,引入更多优质项目,夯实产业合作园区的经济基础。今年以来,新招引高端纺织、智能装备和新材料产业的高质态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228.8亿元,同时形成投资意向项目5个,在南北合作共建园区中遥遥领先。
按照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目标,今年以来,合作园区依托吴江纺织产业优势,加快特色产业集聚,规划布局了高端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锅底湖商业旅游总部经济四大板块,逐步形成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特色彰显,宜居宜业宜商的新园区。
同时,坚持载体配套先行,加快道路交通、水电管网、供热、污水处理、标准化厂房建设。今年确定的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先期启动一期5万平方米建设准备工作。要素保障实现高效率。积极协调配合意杨产业园和相关乡镇,全面加快征地拆迁保障、电力通讯杆线迁移整合工作。
今年以来,该园区还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内部科学管理,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职业操守。
在帮办服务方面突出高品质。进一步擦亮吴江(泗阳)工业园“金牌”帮办服务品牌,紧紧抓住“开工、竣工、投产”三大时间节点,以“真心、细心、用心”服务,换来老板的“安心、顺心、放心”发展。目前,已投产的45家企业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66.93亿元,纳税3.2亿元。
今年在手帮办服务项目16个,其中有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和煊电子、卓众纺织等3个项目竣工投产。凯伦新材料、金仕瑄纤维科技等7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特色园区创建迈入高起点,中国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完成特色园区创建总体方案和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被列入全省5家省级特色园区创建单位。
在科学管理方面,强化作风建设检查,强抓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强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同时,利用巡察、审计和查案执纪机会,全面增强内部科学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在两地党委、政府交流合作基础上,实现省市领导之间交流对接,在“万企联万村”、生猪指标调剂、燃煤指标转移等重大事项上协调有效、保障有力。
下一步,吴江泗阳工业园区将继续以省级特色园区建设为统领,突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科学管理等主职主业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聚焦项目招商建设,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工作主线,抓好项目建设;构建投融资体制。积极探索产业园建设市场化运作方式,开辟建设资金渠道;注重管理机制创新。加快管理运行机制创新。理顺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集约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工作运营机制,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绿色智造
激发竞争活力
近年来,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统揽,坚持用争先率先的主旋律激发新动力,全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科技资源密集、配套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全国知名绿色家居智造园区。
“十三五”期间,园区产业基础规模逐步扩大。园区家居制造产业主要分为地板、家具、人造板、木业配套等四大类。目前已聚集了148家企业,签约入驻中林集团、金迪木业、佰丽爱家等亿元项目35个,总投资143.5亿元。拥有省级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拥有金迪、兔宝宝等驰名商标2件,顺洋木业、东佳木业等著名商标4件,丽人地板、晟宇地板等省名牌产品6件以及市名牌产品8件。2020年1-10月,实现开票销售收入35.31亿元、工业增值税5652.09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4.88%和-11.05%。实现出资额超过1000万元兼并重组项目6个,兼并重组项目2个,技改投入1500万元。被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评为木业制造产业示范园区。
配套载体建设日臻完善。园区总规划面积20.7平方公里,对照省级开发区标准,近年来,全面加强区域内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成核心区8平方公里范围内“五横八纵”路网体系和设施配套建设,园区新建、改建道路52754平米,雨水管网17438米,污水管网17560米,路灯828盏,绿化面积43.9万平方米。完成日处理600吨生活垃圾处理厂和1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使用;园区行政办公中心、家居展示馆、职工公寓等全部按期建成投用,基本达到了省级经济开发区的配套标准。高标准建成6.5万平米科技孵化器,并成功获批省级科技孵化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各项考核任务得到有力落实。
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是支撑,项目建设是落脚点。园区成立以来,先后签约落户央企中林集团,免漆门龙头企业金迪木门、上市企业投资的佰丽爱家等亿元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143.5亿元,企业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开票销售138亿元,税收3.8亿元,主导产业集聚度得到有效提升。
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园区成立以来,实现兼并重组项目4个,总投资3.5亿元;30家企业实现技改项目30个,技改投入19.47亿元。全年纳入木材加工和家具企业转型升级40家,已经完成12家。盘活存量厂房27万平方米,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568亩。完成41家尘涉爆企业达标治理。目前,园区拥有省级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拥有金迪、兔宝宝等驰名商标2件,顺洋木业、东佳木业等著名商标4件,丽人地板、晟宇地板等省名牌产品6件以及市名牌产品8件。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园区将以全市木材加工和家居制造转型升级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延伸补齐产业链,做精做强园区成品家居规模,围绕新材料产业逐步实现战略转型,致力建设有核心竞争力的“1+1+N”的现代产业园区。
服务一体发展,突出园区定位。围绕全县“十四五”规划目标,立足“一轴两片多点”的工业发展格局,实现意杨产业科技园与吴江泗阳产业合作园的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园区地缘优势,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上与吴江泗阳产业合作园省级高新区创建工作相互借力,形成创建工作上的同频共振、互帮互补,以两个支撑点的齐头并进,带动整个主体的质态提升。
完善园区功能,加快建设步伐。按照“五有三转”要求,持续推进园区水、电、路、网、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技术研发、专业培训、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配套,不断增强园区的承载能力。
立足战略转型,提升项目质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投资为要”的发展理念,以狠抓项目的过硬成果稳住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充分发挥县域经济“西部增长极”的作用。围绕已招引的金牌橱柜、金迪木门等龙头企业供应链,不断攻坚五金配套、新型台面材料、优质饰面材料、吸塑门板、地板基材、高端压贴板等大件配套产业链项目,有效降低龙头企业物流成本,有力拉延产业链条,强化集群优势。
本报记者 陈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