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举措并行
促进阳光交易
实现项目交易“背靠背”。通过实施项目受理“不见面”、开标过程“不见面”、过程监督“不见面”、咨询服务“不见面”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平台全网运行,交易流程精简优化,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效率大幅提升。进场交易工程建设项目不见率为99.3%,政府采购项目不见率为98.66%。
开放绿色通道“加速度”。中心为重点项目、民生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通过专人负责、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优先办理、容缺受理、主动服务、及时跟进,确保农房改善、交通枢纽、拆迁安置、城区学校午餐集中供餐等重大民生项目高效顺利推进。
推行项目保证“多元化”。实施保证金缴纳“多元化”、担保信用差别化。可采用现金、保证担保、保证保险、银行保函等方式进行投标履约保证,从一元化担保向多元化转变;同时,引入担保信用差别化,对信用达到A1级投标人免除投标保证,切实减轻投标企业负担。截至目前,全县共办理保证保险投标单位为704家,保额4.65亿元;使用第三方信用报告A1级参于投标605家,免缴保证金2.33亿元。
2020年,县行政审批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发展重大经济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为目标,以高效能、高质量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全年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1021个,交易预算总金额105.54亿元,交易中标金额97.44亿元,节约资金8.1亿元。
健全常效机制
强化全程监督
落实应进必进“无例外”。为严防国有资产流失,有效提升国有资金使用效率,对新目录内、招标限额以上项目,全力推进“应进必进”。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等项目,已相继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一交易,努力实现“平台之外无交易”。全力推动构建省市一流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目标。
实现场内监管“全覆盖”。一是强化评委现场管理。督促评委评标由“他律”向“自律”转变,有效维护评标结果的公正。二是引入专家流程论证。聘请专家、法律顾问参与招投标过程中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草案的合法性审查等相关工作,确保合法性。三是严格代理日常管理。制定代理机构工作考核细则,形成日常管理、月度“会”报、季度考核、半年检查、年度测试等管理体系。目前,全县共备案代理机构24家,代理人员137人。
实施场外监督“钉钉管”。中心与中国移动合作,采用“人脸识别考勤机”对国有资金投资工程项目组管理人员进行考勤,并将数据与“钉钉”进行对接,打造“来源可溯、去向可查、监管留痕、责任可究”的综合体系。2020年该局共安装“钉钉人脸识别”考勤机20台次,开展标后履约检查57次,检查项目147个,对13个项目经理或总监不在场行为进行警告,约谈企业3家,并下发督查通报5期。
打造优质服务
工作提质增效
实现交易全程“电子化”。2020年中心对原有监控设备全面升级,评标室进行全新改造,充分应用互联网思维、虚拟化、数字证书、视音频直播传输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推进智能监管,阳光交易。进场交易工程建项目设电子化率为99.3%,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化率为98.38%。
打好信用管理“组合拳”。通过“互联网+监管”、“红黑名单”等信用管理手段,引入失信惩戒机制。让违法违规的企业不能参与泗阳县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招投标活动,让违法者付出高额的成本,同时,开通信用修复机制,为失信修复预留相应空间。截至目前,该局共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7份,涉及投标企业5家、相关人员2人次,并分别向县财政局、公安局、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住建局移交了3份违法违规线索。
推进交易服务“精准化”。结合政府服务提质提效工程,要求中心干部职工,树立“小窗口,大责任”服务意识,切实提升服务水平。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AB”岗等相关制度,大力推行“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最大限度实现“零上门”、“无纸化”,有效降低招投标成本,搞活招投标市场。
(行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