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绪红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深刻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20多次提到了“人民”,同时也对2035年的美好愿景作出了部署。这再次证明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会议通过的《建议》多次指出,真正将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对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进人民福祉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举措,充分体现了浓厚的民生情怀。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涵和意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历史的推动者。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世界宣告:“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一大法宝,是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智慧结晶。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深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他们成功地运用这一原理,开创了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形成了独特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群众路线的科学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个表述既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人民群众的观点和立场,也表明了我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所有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制定,都要从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考虑,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群众谋利益争幸福。要让群众意识到党的方针政策都是符合他们的实际利益的,从而增强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当然,党要顺利完成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必须依赖广大群众,而脱离群众就相当于自掘坟墓,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就是明证。
当前中国正面临“两个大局”,这“两个大局”的应对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既定部署,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而这一切目标的实现,制胜法宝就是坚持践行群众路线。不管何时,我们都应该创造性地把群众路线贯彻好、执行好,毫不动摇地以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坚持所有的改革措施都要以惠民为最终落脚点。
二、正确分析并妥善处理新问题新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历史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的准确论断,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在未来一段时间,会为了解决“不平衡不充分”这个问题而不懈努力。我们党有着优秀的政治品格,以问题为导向做出各种决策部署就是其中鲜明的一点。而今,我们已经迈入了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但这并不代表所有问题都解决了,相反,不可预知的风险和挑战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要正确分析并妥善处理新时代新阶段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用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化解各种问题和矛盾。
先看世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局”是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诸多事实表明了这个判断的准确性、客观性——
全球化趋势遭到了逆流的挑战;肆虐全球的疫情依然在继续;世界经济依然低迷萎颓,增长乏力;局部地区依然动荡不安、冲突不断;西方某些国家对我国诸多领域遏制打压依旧在继续……
再看国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刻地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这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领域的问题与矛盾,这些矛盾细化具体到各地区、各领域、各单位、各部门,再到每个家庭、每个人,不管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庞杂繁琐的,对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能力是极大的考验。新的“考题”不断涌现,我们党能“答好”一道道“考题”吗?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这些不确定因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面对新“考题”,我们党展现出了毫不畏惧、沉着冷静的一面,因为我们有14亿群众凝聚起来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这再一次证明了: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领导之下的亿万群众。只要我们的执政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只要我们始终践行群众路线,我们就能从容不迫地分析并处理好各种问题和矛盾。
三、扎实开展实践调研,加强作风建设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而加强作风建设是其中关键一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不忘实事求是,开展调研,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开展,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早已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告诫并教育全党,要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备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党。
但是现实和理想之间总是有着无形的差距。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人们的眼界开阔了、精神追求高了,党的执政环境复杂了,社会不良风气也逐渐增多了。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党员干部忘记了自己是服务者的身份,在角色上不再扮演"公仆”,而想转变角色,变成"主人”,主宰群众、支配群众。这种趋势愈演愈烈,以致部分党员干部迷失自我,对群众利益不闻不问,甚至滥用权利,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虽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毒瘤似的现象逐渐蔓延开来,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后,我们党已经敏锐察觉到了存在于肌体内部,正在恶化的“暗疮”,果断地作出部署,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必要且及时,足见我党“敢于问诊自己”的睿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敏锐。
但“四风”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长期日积月累的“顽瘴痼疾”,不是仅仅通过一次活动就能解决的。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样:“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树立学习意识,不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鲜明提出“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今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一次发出了强有力的号召——“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振奋人心的话语足见我党对人民群众的重视,而党的群众路线的不断践行,必将有力推动和促进新时期的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稳步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中共宿迁市委党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