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宴席包办”如何保住“舌尖上的安全”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本报记者 徐其崇

送走炎热的夏季,“婚庆季”悄然到来。当下,已到了年轻人结婚的“旺季”。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金九银十”一说。

“现在办喜事的人家图省事了,宴席菜品全部由承包的厨师搞定,需要几桌就给你办几桌,这种‘宴席包办’的做法在我们农村较为普遍。”最近,沭阳县官墩乡读者伍女士向本报反映上述问题,她认为当下流行的“宴席包办”,需要重点关注用餐者“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就伍女士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在农村,“流水席”招待宾客较为常见。近年来,由于大批人员外出务工,遇事帮忙找不到人手,便催生了“宴席包办”。乡间厨师牵头组成小团队,上门承包酒席,进行“一条龙”餐饮服务。有人认为这样很省事,也有人认为,“宴席包办”存在从业者无健康证等问题,加工出来的菜肴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农村集体聚餐中的食品安全是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由于存在加工制作者流动性较大、加工操作不规范等风险隐患,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涉及面广、负面影响会很大。因此,抓好农村“宴席包办”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就餐者“舌尖上的安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宴席包办”在各地农村普遍存在。在市湖滨新区某镇街区,记者看到一处门面房悬挂一块醒目的招牌,上书“酒席一条龙上门服务接待办公室”。这里承揽各类宴席的“一条龙”服务。一位镇干部说,这是市场行为,无需审批。至于“宴席包办”食品安全问题如何保证,这位镇干部说:“镇里没有执法权。”

“很多农家遇事,都会承包给‘土厨师’组团来操办。主家开出每桌承包价,所有菜品都是由承包人做成成品或半成品带来的,没用完的就带走。”宿城区埠子镇的赵先生说,农村人家办宴席,不论是“全包”还是请人来加工,很多存在加工操作场所条件简陋、卫生状况一般等情况。自办宴席的加工和就餐场所多为露天,或临时搭建简易帐篷,很多无防尘、防蝇等措施。食品加工用具、容器,都是临时租借的。

家住泗洪县孙园镇的高先生和史女士夫妇均为“乡间厨师”,他们常年在当地多个乡镇农村承办酒席。记者采访时,史女士坦言:“红白喜事较集中的时候,我们夫妻俩只能分头去承办,每个人带上几个帮手,每家至少要干两天。”史女士说,上门“宴席包办”,主家只需要提供电、水、烟酒和米饭,菜品购买、加工等所有事情,都由承包方“搞定”。

“现在‘宴席包办’在农村很流行,只要主家开出用餐标准,其他就不用烦心了,买菜、做菜、端菜、洗刷都由承包人一手操办。他们带来厨师、服务员,连就餐桌椅、餐具、餐巾纸、一次性水杯都给准备齐了。”泗阳县穿城镇的王先生说,“宴席包办”被很多遇事家庭看好,至于从业者是否具有健康证等,大家关心不多。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群众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早在2016年,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就印发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对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强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完善监管长效机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为保障农村家庭红白喜事宴席的食品安全,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宿豫区创新实施“四项机制”,即考核审查机制、申报备案机制、食品溯源机制、应急处理机制,管好农村红白喜事“流水席”。宿豫区一位市场监管干部说,农村自办宴席点多面广,而相关行政监管人员相对较少,监管力量薄弱,难以真正全面监管到位。

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及各区也都出台了相应规定,保障农村集体聚餐安全,防范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及其他事件发生。宿城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去年印发了《宿城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对“宴席包办”“流动厨师班”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文件到了基层出现落实难,我们正在探索实施办法,真正扎起食品安全篱笆墙。”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说。

记者在市湖滨新区黄墩镇魏场村调查时,曾经干过多年乡间厨师、帮助村民操办红白喜事宴席的村干部姬先生说,农村自办宴席以乡村厨师为主导,主家的亲友、邻居等为辅助。由于大多数乡村厨师未经健康体检及有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姬先生拿出之前填好的《农村集体聚餐报告记录表》和《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现场评估记录表》,对举办者姓名、举办地点、聚餐人数、承办者姓名住址、食品原料采购及票据留存、加工制作工具、场所卫生、水源及检查人员等,都进行了详细的登记。“只有用心去管,才能让聚餐者吃得放心。”姬先生说。

宿城区一位街道干部认为,有效解决有人监管、能监管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体系,实行属地管理,加强乡级政府食品安全专干、村级协管员、信息员、联络员、义务监督员、义务宣传员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宣传、预警、管理的作用,壮大基层监管力量,使农村食品安全管理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农村自办宴席申报备案及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得到加强。另外,加强农村厨师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持证上岗,是保障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前提。

民以食为天。有的市民认为,规范“宴席包办”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各级相关部门都应该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认真履职、落实责任,让文件规定从纸上“走”下来,落到实地,齐抓共管,让广大群众树立食品安全意识。源头抓起来,事前管起来,事中监督起来,“宴席包办”才能真正“包”得放心、安全、满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