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锦
那是26年前的初春。春寒料峭,春雨冰冷。星期天的早晨,我站在学校宿舍门前心急如焚地不断向天张望。已经9点了,雨还没有停歇的迹象。怎么办?风雨岂能挡住英雄路!推出自行车,穿上雨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我,风里雨里,就是刀山火海也要见到你。这是那年初恋时的场景回忆,现在想起来还有些酸涩。
1993年春季开学,爱园镇的郝庄小学(现在的松张口小学)缺一名老师,校领导从我们爱园中心小学调女友过去,因为她是郝庄人,她爸爸又是郝庄小学校长。此时正是我与女友热恋时,领导没有过多的考虑,就在我们之间划出一条相距五公里的泥泞之路,让我们饱尝相思之苦。年轻气盛的我因为这件事还和领导脸红脖粗了好久。领导没和我计较,只是耐心开导。组织人要服从组织事,无奈,只能与女友“执手相看泪眼”!不就是相隔一条五公里的土路吗?“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从那以后我便和当时坑坑洼洼的爱穿路结下不解之缘。
自行车雨中疾驰,“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任由冰冷的雨水从脸上往下淌。从学校门前一直到颜泥河桥的一公里路程是石子路,骑得还挺顺溜。过了桥,便是令人头疼的黏泥路了。刚过桥300米这样,车子的前后盖板被黏泥堵死了。我找来树枝把泥剔完,继续前行。
雨扑头盖脸,风面目狰狞,路泥泞不堪。回去吧,多次打起了退堂鼓。可是一望眼前,她那充满柔情的眼神仿佛就在前方茫茫雨帘中,我便凭添了十二分勇气。虾着腰、顶着风、冒着雨,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停地用树枝清理车盖板里的淤泥。泥水、汗水、雨水在脸上演奏着交响曲。好漫长啊!五公里的路程,骑行了整整九十分钟。
到了她家庄头了,远远地,神奇一幕出现了!“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前方烟雨迷蒙中,她打着伞站在沟边一棵老榆树下,焦急地向庄头张望着——那可是个没手机、没电话的年代啊。真的想一下子扑过去,可庄前的小路更糟糕,泥泞的粘土沾满脚底,不停地找棵树,把脚下粘连的厚土抹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恐怕就是她在我眼前,我却要不断地甩脚下的泥。终于见面,榆树下,风雨中,泥泞地,满身水,紧相拥。脸上,雨水、泥水、汗水,又添了泪水……平常晴天时,路面也是坑坑洼洼,车辆很少,偶尔有辆拖拉机冒着黑烟“突突突”地开过,车后扬起一阵灰尘。那时,路上最多的就是自行车,自行车都是在上面“跳舞”。那半年,每到星期天,我便“跳着一路舞”,十里去相会。带着女友一起出来“压马路”,微风抚摸着脸庞,鸟儿在枝头欢唱,树缝洒落着阳光,随手摘下路边几棵小草,浓浓的爱意洒满小路……
1998年,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爱穿路,土路一下子变成了石子路,三米小路扩宽到了五米。路上摩托车多了起来,我也顺应潮流“鸟枪换炮”玩上了摩托。每每星期天,便驾驶着那辆重庆80,载着媳妇在这条石子路上疾驰,一路车程仅需20分钟,车后丢下滚滚红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路上摩托车、货车、小轿车各种车辆逐渐多了起来。
2003年,爱穿路再次得以提升改造,传说中的柏油马路终于在乡村见到了。柏油路上平平坦坦,干干净净,风驰电掣也难见烟尘滚滚。我的摩托又提速了,老婆朝我后背一趴,还没享受够呢,竟然就到家了。后来,我与时俱进学起了驾驶。驾驶证一到手,就急不可耐地买了一辆小轿车。车里一坐,风不打头,雨不打脸。老婆说快点,我就点油门;老婆想欣赏风景,我就降档慢行。行驶在平坦的爱穿路上,看着窗外那树、那渠、那麦田,还有那年复一年“春风吹又生”,见证了我曾经的落魄和如今的幸福,见证社会发展变迁的路边的小草,感慨万千。
现在,双向两车道的钱爱路从爱园东西穿过,双向四车道的245省道从爱园境内贯穿南北,出行再也不用风里雨里泥里了。全县四通八达的乡村小路也都变平变宽变短了,那些温馨的回忆却又变细变长了,那些风雨中飘过的爱定格在了每一寸土地上,定格在路边拔起的乡村楼群里……
(作者单位:泗阳县爱园镇中心小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