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语变迁记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周相文

今年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各行各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翻天覆地,高速发展。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多少可颂可扬的新闻,很多值得我们回忆。70年标语的变迁,就让我们为之振奋,为之雀跃,为之欢呼。标语的变迁,反映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变化。很多标语的内容,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解放后的标语,父亲曾经对我讲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走合作化道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抓革命促生产”“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等内容,都反映了建国后,国家重视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为经济腾飞指明了方向。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开始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标语跃然墙上。这为当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后来人们将“三个面向”的内涵,延伸到科技及其他社会领域,作为本领域本行业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这些标语预示着尊师重教的时代开始,教育兴国,为不断前行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理念新思维。

1978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标语便应运而生,激发了亿万人民的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各行各业高歌猛进,全力抓经济建设。当年刷写下的这些标语,字里行间已成为改革开放初期记忆的“活化石”。

计划生育事关国家的发展壮大,事关民族的兴旺衰败,事关全国人民生活的幸福想往。1980年,中央决定全国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号召大家只生一个,鼓励晚生晚育,争取在2000年将人口控制在12亿之内。于是“计划生育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提倡一胎控制二胎杜绝三胎”“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植树”的标语不断涌现。

那时候,由于每家只让生一个孩子,农村人思想还很封建,没有现在那么想得开,总感觉不生个儿子就是断了烟火,没了后代。所以,第一胎生女孩,就想第二胎生男孩,如果第二胎生女孩,还想第三胎生男孩,于是,出现这样劝告大家少生的标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变化,计划生育从控制生育进入到鼓励生育阶段。2015年,国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一个太少两个正好”的标语又见墙上,但是现在无论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国家鼓励生育了,却不想多生了,原因当然各有不同,各人有各人的想法,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怕多生孩子,增加精神负担;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怕多生孩子,上学、医疗、住房等方面,经济入不敷出,力不从心。

到了二十一世纪,标语的内容又有了新变化,譬如:“保护青山绿水实施退耕还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注民生共享成果提高全面小康认可度”等等。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三农”工作开展提出了新思路以后,“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不忘初心跟党走共同建设新农村”等标语又出现在农村住房的墙上。在农村,那些写在墙上的标语,向村民宣传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为抹不去的乡愁一部分。这些标语的变迁,正是时代发展进步的缩影,见证着我们国家从贫穷落后逐步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生活从解决温饱到吃得饱、吃得好。“芝麻开花——节节高”是真实的比喻。

唐代诗人刘希夷在《带白头翁》这首诗句中写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的,标语也是这样,各个时期标语内容有变化,写标语的原料工具墙体也有变化,过去是用石灰写在土墙房屋上,后来是用涂料写在砖墙楼房上,再后来,用红布印字的标语挂在树上电线杆上。更先进的是,部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采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标语,既醒目又环保。这些标语,每一条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一条都是一面映照时代发展的镜子,每一条都打上了时代进步的烙印。让我们深深感到,伟大祖国70年来的光辉历程,发展壮大来之不易。

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奋发有为,敢于担当,追求卓越,让伟大的祖国屹立于世界大国之林。

(作者单位:泗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