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珍(东阳)
周末邀亲友聚餐,田螺煲是我的首选。
田螺煲,一年也难得做一回。不是它不对胃口,实在是有些繁琐。
田螺需头一天去菜市场选。当天买当天吃,就是田螺体内的泥土不太容易吐干净。选田螺有讲究,要轻轻地挑选,就像挑选容易被惊扰的心肝宝贝。手脚动静太大,田螺们都缩回壳里去,就无法准确识别谁更新鲜。田螺的壳很薄,磕出小洞的,不考虑。不是青色,黑乎乎长毛的,往往不易清洗,也不考虑。
买回家的田螺,养在盆子里。可以倒点淘米水,可以滴一滴菜油,也可以放一把铁剪刀。这样做,田螺体内的污泥容易吐干净。为去腥味,也可以放一瓣大蒜。
田螺遇上水,慢慢地就会伸出触角。两根触角中间还有一块特别突起的肉。从侧面仔细看,那是它的嘴巴。时间久了,不去干扰它,它的身体就会越伸越长,好像顽皮的小孩儿在探头探脑,那伸出来的肉厚厚实实,居然有三四层,离身体近的呈白色,远的是花色。那个顶在头顶的门俗称螺盖,外圈淡红色,里圈黑红色,整体来看,很像一只眼睛。一圈圈螺纹也像我们手指尖的漩涡。活泼胆大的田螺还会顺着盆壁攀爬而上。不过,只要你稍稍一碰,它就会含羞脉脉地关上门,迅速躲藏起来。
初夏买田螺,还有副产品。养上一二个小时,盆壁和盆底就会出现一些小田螺,有的还歇在大田螺的身上。它们一个个细小如粟,体态透明,带着蜗壳缓缓蠕动。大田螺除去最上方那部分,一般有四圈螺纹,一圈比一圈大。小田螺虽小,竟也有螺纹,真乃浓缩的精华,非常可爱。我小心地捡出它们,养到水池里。也许,它们会长大,也许会被鱼吃掉,但寄予希望总是好事。
次日,买一小块新鲜的前腿肉,给田螺配馅。把肉切细碎后,就开始剁。横着剁,竖着剁,翻着剁。动作单调重复,前腿肉在剁剁剁的声音里,渐渐变得柔软。然后配上细盐、生姜、大蒜、料酒、生抽等,继续剁。直到所有的配料都均匀地剁进肉馅,直到彼此完全相亲相融。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干嘛不用绞肉机啊,省时省力。”在美食面前,如果你图省时省力,就会收获庸常的味道。我从来不用绞肉机,从来不需要打下手,凡事亲力亲为,把自己对菜的理解和心意放进去,每一个菜,都有了独特的感情。
把田螺馅放盘子里,继续将目光对上田螺。田螺体内的泥土吐尽,我拿出一次性牙刷,就着自来水龙头刷它的外壳。然后用剪刀轻轻剪去它的一小截屁股。把清洗干净的田螺放水里煮一下,再用牙签挑出田螺肉。此时的田螺肉,上面是一只黑色的眼睛,下面是卷着的黑白螺肠。去掉软乎乎的螺肠,能吃的肉还不到一半。把螺肉再次就着自来水冲洗干净,拿起它的原配螺壳,把馅料挑起一点塞进田螺壳,再把螺肉按原先的位置放进螺壳。这个环节,必须一个一个做,做好一个,再继续下一个。如果全部先挑出肉,再从一堆螺肉里随便取,就会张冠李戴,出现有的塞不下,有的掉进坑的局面。
做田螺煲,要先把田螺在锅里炒一炒,放入姜丝、蒜片、红辣椒、农家黄酒、生抽等入味,再轻轻倒入砂锅中,一次性放足水,配上香菇、笋干慢慢炖。上桌前,再放一点香菜或葱段。
田螺比螺蛳大得多,往往吸一下不够,要连吸几下,才会把螺肉和猪肉馅吸出来。两种肉就着美味汤汁先后抵达嘴,犒劳胃,怎一个爽字了得!
田螺吸完了,还有鲜美的汤。有人说,一个田螺能烧十二碗汤。这虽然言过其实,但田螺煲的汤味鲜美是确确实实的。拿起调羹,一声吸溜后,传来一个叹词,带着绵长的满足。多么像此时的阳光,热烈,饱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