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与政协这些年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值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市政协通过举办“协力写华章”书画摄影展、“协力共奏同心曲”专题座谈会、“使命·担当”协力思享会等形式,共话政协情缘,分享履职感悟,检视初心使命,展望美好愿景。本期择要编发三位同志的发言,从中感受到新时代政协人的心路历程。

有书为证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 王清平

这阵子,我忙两件事。一是抓紧编校今年最后一本文史专著《运河咏叹》,年底前出版,没问题。二是整理办公室电脑文档,发现政协工作这三年留下不少编纂的文史资料。这两件事都有收官的意味,做起来偶尔心底会涌上一股酸楚,看到浸满心血的文档甚至还会眼角湿润。为什么?因为还有两个多月我就要退休了。

回顾我与政协的关系,概括起来:一届委员,半届常委,一任学习文史委主任,三个月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一届委员时,因为兼职,没多少可说。半届常委中,记忆不少。常委会上举过手,发过言,提交过提案,参与过提案督办。一任学习文史委主任,收获不小。整整三年,我和同事编纂出版了16本文史资料。

有人要问,那你亲自编纂了几本?问得好!大致算了一下,三年我在统筹文史资料编纂的同时,亲自负责编纂了9本书,接近三百万字。2017年6本,我负责编纂5本《宿迁当代乡贤录》;2018年6本,我负责编纂《宿迁古代乡贤谱》《宿迁近现代乡贤记》2本;2019年4本,我负责编纂《运走宿迁》《运河咏叹》2本。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2017年主编的《宿迁当代乡贤录》。从三月创意启动,到十月底成书出版,忙得不轻。在市政协主席会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层层发动,经过几轮筛选,从两万多人中选出约5800名乡贤事迹收编成书。有点聚沙成塔的意味。每一名乡贤既要有文字介绍,又要有照片;既要有签名,又要有体会感言。照片要虚化处理成漫画,签名还得印成真迹。编校中发现:有的张冠李戴了,有的代为签名了,有的事迹雷同了,有的近亲厚友了。我要反复核实,反复协调,力争不出什么明显差错。签字付印前还反复与县区核实真伪,临时删除了几个可能有问题的乡贤。

三年中,编纂文史资料最轻松的是今年。有两位专家支持,我心里有底。参与讨论了《运走宿迁》提纲,跟踪着编写进度,为作者提供必要的参考书等支持,其它几乎不用我插手。撰写了《运河咏叹》编纂体例和总体设计,呈报得到认可后,我只协调了进度。现在正在编校中,马上即可送印了。

回顾三年常委和学习文史委主任经历,我似乎有话可说,但又似乎没有什么多说的。有书为证,何必多言?谈到甘苦,似乎也没苦到哪去。只感觉现在的政协与传说中的政协大不相同。虽然我没有长期政协工作经历,但是,印象中政协是相对轻松的地方。到政协工作大多是老同志,不会太紧张。但是,自从我到政协工作,赶上五届政协开始,就一直没轻松过。说真的,开始不太适应。但后来发现,不是市政协如此紧张,而是全国和省政协都如此紧张。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新时代的政协了。新时代赋予政协许多新的职能,政协不再是只养老、不干活的地方了。既然全国上下政协都这么紧张,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紧张起来呢?

三年中,每年都是这样度过的:党组和主席会议年初确定文史资料编纂选题以后,我就着手制订编纂方案,适时推进编纂工作,时刻惦记着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从不敢有丝毫懈怠。领导要求出版任务提前再提前,我眉头不皱,一口答应。我把紧迫留给自己,从来没有延误过配合中心工作的出书任务。我敢说,三年编纂的9本书,我都一字不拉地校过看过。三年编纂了9本书,平时过得挺充实,没觉得太累太忙。这些天整理一下才发现自己居然有一点沾沾自喜,暗暗告诉自己,在政协三年没有白吃饭,还是干活的。16本书往家里书橱一放,几乎占了一层。若干年后翻开看看,估计还会感觉挺有意思。

政协是我工作的最后一站,因此我倍加珍惜。本来估计不会有所作为的,现在回想起来,如果不安排我编纂文史资料,我会不会写出更多自己的作品?未必。我会不会做更多其他的事情?不可能。估计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浑浑噩噩度过三年。但是,现在我有那么多的文史资料和电脑文档留下来了,而且我的个人文学创作也还在继续,产量依然不低。在充实的工作收获灵感,比无所事事更有成就感。因此,我必须感谢组织在我退休前给予我这样的平台和机会,让我的工作生涯接近黄昏时绽放了一抹光彩的晚霞。

政协三年,不虚此行。何以见得?有书为证。

值得追求的人生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秘书处副处长 

小时候,我喜欢看老电影,电影里革命前辈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也影响了我。《刑场上的婚礼》中把刑场当做结婚的礼堂,把枪声当做礼炮的血色浪漫;《英雄儿女》里“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无畏牺牲;《今天我休息》里永远不休息,永远在工作的警察马天民的奉献精神,都是我构建人格的重要部分。我崇敬他们,也羡慕他们,能够用理想升华自己的生命。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一个信念:人的价值在于奉献。

进入机关工作之后,我把每一个岗位都当做自己的阵地,把履职尽责作为价值追求,希望在努力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然而,电影是理想的,现实是琐粹的。没有主角的光环,作为最普通的一员,面对的是具体、繁复的事务,生活里没有高大上,没有伟光正,也不带煽情,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在现实的考验中,有时也难免迷茫,失望丧气,找不到精神的立脚点。

其实,再平凡也是主角。如果我们做自己的导演和摄影师,拍摄一部电影,那这部属于自己的电影会是什么样的呢?虽然人与人之间地位高低不同,作用大小有别,但每个人的精神分量却可以是一样的。如果将来有人绘制一幅反映21世纪生活的《清明上河图》,我们就会是长卷上的一个角色,可能是行色匆匆的行人,也可能只露出背影,或者一个衣角,当然,更有可能是隐藏在画面的留白处。一个角色并不起眼,但成千上万个角色凑在一起就成了传世名作。在伟大时代的发展中,也是如此。虽然自己很渺小,但每天所做的工作就像水滴汇入大海,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一分子,意义也就产生了。

参与政协乡贤工作以来,我很荣幸与一些榜样模范有了接触交流的机会,包括十几个春节不回家过年的邮政局长殷勇,身患心脏病却始终在救援一线的全国道德模范王爱东,几十年坚持找党的老党员张道干,他们都是令我敬佩的人。但在交流时,他们总是说,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伟大的事情,觉得自己很普通。我相信他们不是谦虚,而是发自内心的这样觉得。因为,他们已经把奉献作为信念,把帮助别人作为事业,他们所做的大大小小事情发于心、合乎情,也就感到理所当然了。他们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在政协机关,也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领导和前辈,大家朝夕相处,看似平淡随意,但却时常能感受到他们人格的高大、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敢于担当的勇气。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在时代的发展中,可以有不同选择,可以每天“小确丧”,在拖延、焦虑和自我欺骗中浪费时间、逃避退缩,也可以敞开心扉,容纳接受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愉快、小情绪,把抱怨的力气用来创造美好,做一个建设者、贡献者。我想,在尽职尽责中追求人生价值,在脚踏实地中体现个人才华,不做减法做加法,这样的人生虽渺小如芥子,也是充满底气值得追求的人生吧。

人生何处不欢歌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副主任 赵永先

二十年前,因工作需要,我加入到政协队伍,成为一名政协人。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把自己的人生和政协连在了一起。

二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在个人的人生履历上,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二十年扎根政协、服务政协,我有两点体会和感受最为深刻:第一,政协是个好地方,特别是五届政协以后,这种感受更为深刻。第二,政协是个温暖的集体,是个和谐的大家庭。在政协,我们的人生很饱满,时常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我在政协工作二十年,亲历了政协事业的历史变迁。二十年间,全国政协历经四任主席,市政协也历经了四任主席,正是这种代际相传、薪火不断、接续奋斗与笃毅前行,才有了今天人民政协事业的生生不息、欣欣向荣。回望在政协工作的这些年,虽然没有什么惊天伟业,但作为一名平凡岗位的坚守者,我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也算是尽忠职守,力所能及地展现了自己的情怀与担当。二十年间,我在政协历经了多个岗位,无论组织上把我放在哪里,只要组织需要,我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来没有懈怠过。二十年,深厚的政协情结已植入了我的生命、血脉,成为我一生的坚守。

人生是一个不断经历,而后不断感悟的过程。从青年到中年,走到人生半途,终于清晰地认清了自己,明白了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明白了该放下的时候放下,该奋起的时候奋起。这种笃定,说实话,年轻时候很难有。当停下的时候,就敛神修心,静守时光,心无旁骛,静谧自怡;当奋起的时候,就栉风沐雨,坚持不懈,奋发努力,砥砺前行。就像这两年,政协确实忙,忙得甚至连自己平时的喜好都放弃了些,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但我觉得忙得有目的,忙得有意义,忙得有价值,忙并快乐着。尤其是这二十年与大家相处的过程当中,大家体谅、包容了我许多缺点和不足,给了我最大的理解和信任,让我深受感动,深受鼓舞。

记得市政协主席王益刚到市政协那会儿,有一次找我谈心,说我是四朝元老,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回应主席,客观来讲,我在政协工作的时间确实比较长。但当时主席提这个,我想大概不仅仅想说我在政协工作时间长,可能更深的用意是希望我能够利用熟悉政协业务、了解政协情况这个优势,多为政协工作尽一份力,可谓用心良苦。

2018年,我下去扶贫,许多人出于对我个人的关心,劝我不要下去,毕竟这个年龄了,扶贫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许多情况都不可预知。家里也反对,老婆孩子都说,乡路难行,爬坡过坎的你怎么可以。但最后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愉快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我觉得整天蹲守机关,恋着空调房,围着桌子转,风不打头雨不打脸的固然很舒服、很享乐,但下去走一走,看一看,多接触一些群众,多了解一些基层的情况,多丰富一些自己的人生阅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人生何处不欢歌。扶贫这两年,我不仅生活得很充实,品格意志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磨炼,收获很大。在主席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机关同志共同努力,到去年年底,我们帮扶的宿迁经开区三棵树乡佟圩居委会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97户226人全部达到了脱贫要求,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0.69万元,居委会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并呈现很好的发展态势。市政协机关被评为十佳帮扶单位,我本人也被评为优秀第一书记。其间,虽然吃了一些苦,受了一些累,付出了一些心血和汗水,我觉得很值,每当想到在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的重要历史节点,自己也曾有一份努力、有一份贡献,就莫大的欣慰。

人生匆匆,再过几年,我就要面临退休。工作生涯结束后,我将过上“躲进小院成一统,虚窗锁阑珊”的生活,漫随天际云卷云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那是我很想往的,也是我要的幸福。

当然,人生要收好尾,现在还有一段路程要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祝愿自己的未来仍然能走得很坚定,也祝愿我们宿迁政协事业愈来愈辉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