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妈妈的信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沈淦(南通)

妈妈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具体内容虽然已不为人知,而信中的一首诗数百年来,却广泛流传:

家内平安报尔知,

田园岁入有余资;

丝毫不用南中物,

好做清官答圣时。

这首诗明白如话,似已不用多加解释。这位妈妈娘家姓徐,夫家姓耿,人称“耿徐氏”,山东新城县(今淄博辖县桓台)人。她的老公耿鸣世于明朝隆庆年间考取进士,先后担任邢台知县、刑部主事、山西监察御史等职。她的儿子耿庭柏于万历年间考中进士,起先担任浙江山阴县令,后来被提拔为浙江巡抚时,父亲耿鸣世已经去世。耿徐氏含有短诗的这封信,就是此时写给儿子的。

巡抚是什么职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省长或省委书记,浙江巡抚,就是浙江省的一把手啊!而这位生活在山东老家的母亲却告诉儿子:“我的儿呀,家中的生活,根本没有任何问题,你可以完全放心哟。你也不必从浙江任所捎回一钱一物,浙江境内的任何‘好处’,做娘的我一丝一毫也不需要。你就一心一意地做个清官,以报答咱们这清明廉洁的好时代吧。”其实,当时著名改革家张居正早已去世,大明王朝正在走下坡路,所谓“圣时”,不过是人们比较普遍的习惯用语罢了。

耿鸣世担任邢台知县时,为当地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深受民众爱戴,他离任后,民间为其建立“德政祠”以作纪念。后来他先后在广西、山西担任监察御史。所谓监察御史,是代皇帝到地方上巡视,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自己就可以作主,官位虽不太高,权力却大得很呢,倘若你想借助职务之便收取些“好处费”的话,完全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了。耿鸣世后来还担任陕西参议,可是,当他从广西、山西、陕西做了一大圈官,回到家乡山东时,却“清贫如故”。这大概可以证明,他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清官吧。

山阴地处浙西山区,号称难以治理。耿庭柏到任之初虽然才二十岁,却毫不手软地打击恶霸豪强,稳定社会秩序,改革不合理的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他还兴水利、修校舍,使山阴达到大治。耿庭柏后来被调到北京,先后在兵部、吏部任职。他既爱惜人才,不求全责备,提拔正直能干的人,又不避权贵,严惩贪官污吏。在浙江巡抚任上,他还根据实际情况颁布了十二条政令,使浙江的吏治、民风为之一新。1623年,耿庭柏病逝于浙江巡抚任上,享年52岁。

耿徐氏十二岁就能作诗,人称女学士。她跟随丈夫前往桂、晋、秦地任所,遇事果断有主见,既是丈夫生活上的贤内助,又是政务上的好帮手,被赞为“遇事剖决,有丈夫风”(《淄博文化志·人物·耿徐氏》)。她乐善好施,经常捐助贫困人士,自己生活上却“绮纨弗御,甘脆弗进”,说白了,就是既不穿华丽的丝绸,又不吃甘美的食物,相当节俭。丈夫与儿子都是朝廷高官,她完全称得上“贵夫人”了,生活上还如此朴素,确实难得。耿徐氏活了80多岁,著有《耿淑人诗集》。可惜的是,在她去世后的壬午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间,清军攻入山东,因在新城遇到激烈抵抗,死伤惨重,城破之后,清兵大肆焚掠屠杀,史称“壬午之变”,《耿淑人诗集》也毁于兵燹。幸亏她的部分诗文辗转流传下来,她的一位新城同乡: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王士祯,还将耿徐氏的这首诗收入其名著《池北偶谈》中。于是数百年来,人们往往把这首诗、把这封妈妈的信,作为家长教育子女的良好素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