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扁担的故事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莫云

林州境内的南太行山有两个灵魂,一个是红旗渠精神,一个是扁担精神。

在红旗渠培训班的小组讨论会上,我用几个“比较”作为发言提纲。一是用水乡与山乡比较,林州山区过去是缺水成灾,我的家乡洪泽湖畔过去是水患成灾;二是用家乡的水利工程与林州的修渠工程比较,我们所挖的是泥土,红旗渠人所凿的是石头;三是用我当年使用的扁担与石板岩供销社的扁担比较,我的脚下是一马平川,他们却要翻山越岭。

挨过冻的人最知太阳的温暖,吃过苦的人最知幸福的甘甜。那天去扁担精神纪念馆的路上,我在揣摩纪念馆的场景同时,思绪却飞回到遥远的故乡,我想起了那根传家的扁担。

我高中毕业后回生产队劳动,算是回乡知青,那时与这个名词并列的还有插队知青,就是城镇户口下放的知识青年。家乡是千里大平原,平时的农活是与土地打交道,不像林州农民是与山石打交道。苏北人锄地用锄头,挖土用叉锨,挑担用的是扁担。家乡有句俗语说“用海(相当于坏)扁担是能汉子,用海叉锨是熊汉子。”就是说,挑担是力气活,挖土是技术活。与林州供销人不同的是,我们挑担走的是土路,他们挑担走的是山路,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路。

父亲传给我的是一根桑木扁担,坚固而又柔软。桑树和槐树是家乡土生土长的好木料,用桑木做成扁担,柔软省力有节奏感,挑起物体来还有舒服感。就是那根桑木扁担,陪伴我近10年的体力劳动生涯,给了我艰难困苦,给了我生活的磨砺,也给了我人生的财富。日子久了,人与扁担也能产生感情,那种感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后来考取了高校,父母亲也相继去世。我告别了土地,也告别了患难与共的那根扁担。

扁担精神纪念馆在崇山峻岭之间,抬眼望去,四面是山,是造物主在这群山的怀抱里留下了一片微盆地。智慧的石板岩人就在这片微小的盆地上建房居住,然后又建了楼房,后来又建成了今天的纪念馆。身边还有一条山溪,站在桥上可以听到流水潺潺,让人虽有心远地偏之感,却也有心旷神怡之境。

所谓扁担纪念馆,实际上就是收藏了当年石板岩供销社艰苦创业的故事和实物。160多件实物,加上480幅老照片,就组成了纪念馆的主体内容,再加上许多供销人的故事,就合成了整个纪念馆的灵魂。一个人要有灵魂,一个国家要有灵魂,一个地方也要有灵魂;一个人有了灵魂才能有方向。一个国家有了灵魂才能有希望,一个地方有了灵魂才能有传承。

这里还是闻名遐迩的红色教育基地与全国供销系统传统教育基地。石板岩供销社创办于1946年7月,那时还属于解放区,之前叫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人是尹兴德、郭有恒、李林洹等人。几间旧茅草房,借来破庙里的一张旧供桌做柜台,加上1821元冀南票(当年边区货币),一个以地名为乳名的供销社就兴办起来了。新中国建立以后,这里又成立了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一根接力棒代代传承,办出了实效,办出了成绩,办出了名气,也办出了精神。

人民公社化那阵子,这里还没有纪念馆,只有一个全心全意为山民服务的供销社,只有一面全国商业战线上的标兵红旗。40年前,我们家乡有这样一个故事,听了让人感到好笑而又辛酸。说的是一位公社的书记对一位做教师的亲戚说:好好干,我培养你当供销社营业员。这个故事再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当年在公社里最吃香的只有三个部门:一是供销社,二是粮管所,三是食品站,都与社员们的衣食吃用密切相关。与家乡的供销社不同,石板岩人民公社的营业员没有享受到那种待遇,他们所享受到的,不是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便是背着沉重的货物越岭翻山。那时的火柴2分钱一盒,食盐1角4分钱一斤,煤油2角5分钱一斤,山民们分散在山山岭岭,要等着供销人送货上门,保证他们的生计,好让每一个村落都能飘起朝朝暮暮的炊烟。

石板岩镇地处林虑山大峡谷,全镇南北长60华里,宽9华里,最高海拔1400多米。那是山区呀,那里没有平原上的路,有的只是羊肠小道,有的只是悬崖峭壁。最险的是鲁班豁,上山要拐70个弯,下山要拐上百个弯。当地有一首民谣,道出了其难其险:“抬头一缕天,低头乱石滩。抬脚就上山,落脚尽沟坎。”实实在在的故事,听了真让人心颤。说的是佛爷庙凹村的桑国珍老汉,儿子刚结了婚。父子俩腊月二十高高兴兴地到县城去买年货。路上,父亲摔倒,儿子去拉,不幸双双跌下山谷中丧了命。结果是,儿媳妇改了嫁,老伴哭瞎了双眼。

纪念馆的墙上醒目地写着一副对联:“俭是摇钱树,勤为聚宝盆。”还有一句格言也挺好:“米,一粒粒能成石(dan);钱,一分分可上万。”石板岩供销社的所有家业都来自于两个字:勤俭。纪念馆的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一根扁担创家业”,第二部分的标题就是“一分一厘持家业”。勤俭节约来自于一点一滴,对于供销人来说,一根针,一双鞋,一张信纸,一双袜子,一个饭碗,一个脸盆,它们的总和就是一个聚宝盆。当年有首歌曲唱得好:“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不管是一粒米,还是一尺布,咱们都要用得巧。”石板岩的扁担精神纪念馆在告诫人们:贪污是一种犯罪,浪费也是一种犯罪。

李林洹,这个石板岩土生土长的供销传人,他挑着货担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他也曾走上天安门国庆观礼台,在周恩来总理安排的1964年国宴上,他赠送的礼物就是一副铁肩膀。石板岩镇的全国人大代表,还有“爬山虎”杨启祥,还有被称为“一颗螺丝钉”的郭全富。不来到这崇山峻岭之中,我们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可亲可敬的一群人。

在纪念馆中,能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还是那根两头系着红绸布的毛竹扁担。红绸布象征着它的荣耀和珍贵。我左看右看,怎么看都是亲切感与尊敬感倍增。于是,我用手机隔着玻璃柜把它拍下来收藏。革命战争年代,井冈山有朱德扁担的故事;今天的和平年代,太行山有供销人扁担的故事。前者是创业,后者是守业,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大业就是这样的前呼后应、一脉相承的。

我用一颗敬仰之心,一遍遍地凝视那根毛竹扁担。论长度它没有我当年那根桑木扁担长,但它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我那根桑木扁担比起这根毛竹扁担,要“短”了许多许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