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个信访工作“后进生”的提升之路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编者按

为民解忧,暖民之心。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宿迁各地坚持把“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认真办好民生实事。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了解民生的重要窗口,全市信访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细心体察群众冷暖,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信访工作,着力提升信访工作质效。即日起,本报推出“信访为民解难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马石磊

“像你这样的情况,拆迁都是按照政策来的,我现在去找文件给你看,现在是法治社会,一切按章办事,不是你说多少就是多少……”4月1日,沭阳县扎下镇银山村的村民吴昌盛给同村的张钟华做拆迁思想工作。张钟华一直认为自己在拆迁中吃了亏,扬言要去北京上访。有了吴昌盛的现身说法,张钟华打消了上访念头。

曾经,吴昌盛不仅是一名贫困农民,更是一名在县里挂了号的“上访户”。几年前,因为拆迁安置问题一直上访。后来,沭阳县信访局干部和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他思想逐渐发生了转变,并在政府的帮扶下找到了工作,如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从“上访户”变身“信访调解员”,吴昌盛的转变,是扎下镇强力推进信访维稳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8年该镇进京上访7人14批次,2019年进京上访9人26批次,2020年进京上访0人次,自2016年以来,扎下镇首次实现进京上访“零登记”。

近年来,扎下镇因土地房屋征收、环境保护、公墓回收、工程建设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每年发生各类信访事项高达100余件,进京赴省越级上访问题频发,信访量居高不下,成为全县信访“重灾区”,信访压力较大。

银山村房屋和土地征收引发的信访曾占全镇信访量的90%以上。2020年6月,在该镇工作多年的退伍军人吕新见被选派担任银山村党支部书记。扎下镇党委政府选派镇党委副书记周光明担任银山村驻村工作组组长。他们先对村里的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全力化解积案,积极解决老百姓的合理诉求。同时,安排有群众工作经验的人员任专职调解员和信访接待员,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将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当地。

“银山村张棣自2017以来多次进京上访,我们通过多次做思想工作,找拆迁原始材料,帮助逐笔算账,宣讲征收安置相关政策,最终说服了张棣不上访。”吕新见介绍。

与此同时,他们还分类施策,通过一案一策,有效化解各类信访积案。

百姓事无小事,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扎下镇层层压实责任,以强有力的举措进行解决。

“由镇党政主要领导任信访工作总负责人,一名副镇长为分管负责人,派出所所长协助分管信访工作。镇信访接待中心每天安排一名镇干部接待群众来访,保证信访人员来镇反映问题有人及时处理。”扎下镇党委书记相如斌介绍,此外,扎下镇还进一步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各驻村居工作组组长和村居党支部书记为信访稳定第一责任人,要求各村居党群服务中心每天有一名村居干部和驻村居工作组成员接待群众来访。对群众合理诉求第一时间解决到位,对无理诉求,常年缠访、闹访的依法处理到位。

群众气顺了,上访“增量”明显下降,2020年,扎下镇共化解信访积案34件,签订停诉息访信用承诺书27人次。市、县共交办扎下镇各类信访积案8件,已全部化解。

近年来,扎下镇把工作重心下沉,深入基层,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开展党群见面会等,推动民风转变,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镇村形象提升,开展最美庭院、五美家庭评比等活动,着力正民风、聚民心、惠民生,乡村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政风民风焕然一新。

该镇把群众反映的问题统一列为民生微实事,2020年共落实200余项“民生微实事”,切实解决交通出行、黑臭水体、绿化亮化等老百姓身边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扎下镇还通过抓重点工程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实施交通道路提升、镇区绿化亮化和街景提升等重点工程,切实解决镇区“脏乱差”问题,提升群众获得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