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宿豫区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聚力项目推进,强化民生服务,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全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宿豫区大力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和重要县道建设,保障全区路网通达性良好,县道及以上公路乡镇覆盖率100%。到“十三五”末,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142公里,形成了“六横六纵”公路主骨架,“六横”为老宿沭路、S324、幸福大道1号线(宿穿线)、幸福大道5号线(顺兴线)、S325、京杭大道,“六纵”为西楚大道(G235)、张家港大道、新扬高速、新大线、S268、晓仰线,有效支撑全市区域战略发展,引领全区融入区域发展战略。
2020年,宿豫区268省道宿豫段一期、顺兴线、六塘河堤顶路、杨舍路南延等10余项市、区重点工程建成通车,总投资达17.2亿元;合宿新高速铁路已通过国家级审查,宿连高速已全面开工,宿连航道、346省道征地拆迁工作正加速推进。
加大“四好农村路”投入,乡村振兴水平不断提升
宿豫区始终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重点打造“以路为主、以村为点、以水为脉、以景为体”的宿豫“幸福大道”品牌。
“十三五”期间,投入约9.2亿元,完成农路提档升级工程和“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640公里,农路安防工程734公里,全区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全覆盖,农村公路三类及以上桥梁比例达到99%以上,县乡道和通镇村公交村道安全隐患治理率达100%。2019年,宿豫区高标准创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充分发挥运河及港口优势,不断提升水运能力
目前,宿豫区利用京杭运河等干线航道基本实现了水运通江达海。宿迁港中心港区充分发挥“公转水”联运优势,已经成为服务宿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物流枢纽基地,全区境内年度完成水路货运量582万吨,完成港口货物运输吞吐量284.3万吨。随着宿连航道的开工建设,宿迁临港产业园正进入规划论证阶段,新港区的建成将成为货运发展新的增长极,成为宿迁乃至淮海经济区的区域性陆海河联运物流枢纽中心。不断优化运输服务,群众获得感明显提高,全区范围内已开通城市公交24条,中心城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开通城乡和镇村公交线路35条,154辆公交车,开通率保持100%;港湾式公交停靠站254座,实现建制村公交基础设施全覆盖。全区城乡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为14.53标台/万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4标台/万人)。全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为全市唯一5A级,群众公共出行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全力夯实安全根基,平安交通建设有明显实效
一是强化交通重点领域安全管控,深入开展船舶修造行业、交通运输(超限超载)及港口危险化学品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整改率100%。二是强化安全科技支撑,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安装使用效果显著,“两客一危”车辆安装率100%,辖区800辆普通货运车辆的试点安装推广应用工作顺利完成。三是强化道路安全隐患整改,2020年,宿豫区投入4800万元对辖区省道324、省道325等干线公路安全隐患进行整改,保障了群众的安全出行。同时开展农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完成波形防护栏、交通标志、标线、警示桩等各项安保工程建设,为农村公路系上了“安全带”,构筑了便民利民的农村公路安全防护生命线。
“十三五”已经圆满结束,“十四五”已经到来。接下来,宿豫区综合交通发展将重点围绕“快速、通达”的使命要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淮海经济区建设,强化对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补齐区域快速通道建设短板,优化城乡衔接干线网络路径,充分挖掘水运发展优势,建成区域融合、城乡一体、便捷绿色、人民满意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宿豫区始终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19年,宿豫区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2020年,全区完成农路提档升级工程171公里、农村公路桥梁改造11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33公里,总投资约3.2亿元。
在完善农村路网、优化道路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宿豫区实际,大力推进“农村公路+旅游”、“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物流”等融合发展模式,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载体支撑。如:幸福大道1号线的建成通车,加之慢行、骑行系统的完善,加快了10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腾飞,沿线的梨园湾、杉荷园等成为了宿迁旅游打卡景点;顺兴线、新大线、小河西路等重点农村示范公路的建成通车,促进了大兴瓜蒌、新庄莲藕、曹集金银花、丁嘴金针菜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助力。
(交通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