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读文化扶贫专著《大一这年》
近日,收到云南昭通纪委扶贫干部刘绍清先生主编的、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文化扶贫专著《大一这年》,看到刘绍清先生还把我列为副主编之一,感慨不已。《大一这年》共分5辑。第一辑是“爱河奔流”,第二辑是“人生风景”,第三辑是“理论思索”,第四辑是“智慧点滴”,第五辑是“乌蒙回音”,共47万字。
通读这部专著,我有三点特别强烈的感受。
第一,这部专著在编撰思路和内容上,忠实践行了党和国家精准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曾经特别强调:“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这部专著在编撰思路和收录内容上,无疑忠实地践行了这一点。
在编撰思路上,突出表现在:扶贫者与扶贫对象的作品相得益彰。在这部书的编撰上,扶贫对象和扶贫者撰写的文章各占全书篇幅的二分之一,可谓匠心独具,详略得当。这些作品的作者,既有昭通本地的,也有全国各地的;既有直接扶贫者的作品,也有扶贫对象的作品,还有关心、支持扶贫者的作品;既有大学生的纪实文学作品,也有专家学者、作家、批评家等人的研究文章。无形中就使这部专著,既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广泛性,自然使这部专著成为开展精准文化扶贫可资借鉴的经验,自然也使这部专著的价值提升到可以作为开展精准文化扶贫的工具书。
在收录内容上,突出表现在:纪实文学作品与研究文章相得益彰。让感悟与理性相结合,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哲学思考和艺术创作相结合,恰恰使这部专著既具有理论指导实践的高度,又具有艺术的感染力、视角的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撼力,无形中使这部专著增强了文学性和可读性。还有的纪实作品撰写了“自己给自己扶贫”的自立自强之旅,无不充盈着激励人、感染人的力量,不仅使这部专著具有了文化自信的风骨,而且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的选择。
第二,这部专著对文化扶贫的实践与思考,不仅是地域的,更应是全国的。文化扶贫不新鲜,新鲜的是昭通纪委在文化扶贫上的做法。他们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学生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们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我想要表达的,就是云南昭通纪委的这种做法,不仅是地域的,更应有全国意义,其他地方的扶贫,也完全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这部专著出版发行的时机,更使其在内涵和外延上增添了诸多特殊的意义。在内涵上,这部专著无疑体现了云南昭通纪委的政治站位。因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这部专著在10月17日扶贫日前夕出版发行,无疑是云南昭通纪委向完成决胜脱贫攻坚任务的扶贫日的献礼,无疑彰显了云南昭通纪委的政治站位。在外延上,这部专著也向社会明确地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脱贫攻坚,人人有责。刘绍清先生工作在纪委机关,却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在文化扶贫方面孜孜以求,做着本应是文化体制内的专业人士所做的文化事——这分明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传承!有了这种文化传承,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还有什么坎是我们迈不过去的呢?
文化扶贫,功在当代,泽及后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