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平
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要求,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其中在强调增强判断力时指出,增强政治判断力,就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这一针对中央政治局同志而言的要求,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同样具有现实针对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只有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始终坚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培育见微知著的敏锐性、居安思危的前瞻性、明察秋毫的预见性和防患于未然的主动性,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科学把握形势变化,始终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强调和要求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的能力,尤为迫切。作为领导干部,既要有历史的深远眼光,又要有世界的宽广眼光,科学观察、正确分析和全面把握国际国内、本地区本部门形势,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寻找发展机遇,把握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世间万物都不是孤立的。能不能精准识别现象本质,通过细节来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向,并作出正确选择,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特别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只有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才能看清问题本质,抓住解决问题根本。
明辨行为是非主要是善于辨别“非”,辨别了“非”,才能更好地坚持“是”。政治上的是与非,首先是对待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以及党和国家的基本制度、基本历史的立场和态度,涉及这些方面的是与非都是大是大非。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期、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是经常的、现实的,涉及大是大非的考验也是经常的、现实的。面对重大原则问题,领导干部要善于清醒明辨行为是非,表明正确立场和鲜明态度,敢于站出来说话,给予有理有据的正面回应,绝不能沉默失语。如果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无动于衷、避退三舍,那就是失职。
有事并不可怕,关键是有没有挺膺负责的担当、应变处置的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发展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领导干部既要强化风险意识,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又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有效予以处理。注重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掌握新规律,做到掌握风险隐患耳聪目明、心中有数,应对风险隐患才能“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唯此,才能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即便出现重大风险也能扛得住、化解得了。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学习越自觉,理论越深厚,政治判断力就越强。领导干部要自觉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原本本、老老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廓清思想迷雾、澄清模糊认识、排除各种干扰,真正做到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措施特别精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