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宿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的“前身”——宿迁市航道管理处、宿迁市港口管理局,分别与宿豫区来龙镇路墩村(现龙腾社区)、宿城区王官集镇尹黄村建立帮扶关系。去年,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挂牌成立。虽然经过机构改革、人员调整,但是,宿迁港航人的扶贫节奏未变、力度不减,始终真心真情真扶贫。
一张蓝图绘到底。五年来,宿迁港航人不忘初心,用行动让困难群众的梦想变为现实。
“龙腾”向小康
路墩村变了。
当然,现在也不叫路墩村了,叫宿豫区来龙镇龙腾社区。
变的,也不仅仅是名字。
道路,变了
“路墩”,一听这名字,就能感受到淳朴,但也可能是“不起眼”。
“当时只有一条硬化道路,24个居民小组都是土路,也没啥像样的产业。”2016年4月,时任市航道管理处负责人、现任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的姜若松,带领干部职工第一次走进路墩村时,看到的就是“不起眼”的景象。
但是姜若松他们不知道,对于他们的到来,群众寄予“厚望”——“我们专门召开会议,请群众代表一起商量,研究最需要哪些帮助。”时任路墩村党支部书记、现任龙腾社区党委副书记的陈超政笑道。
“路,修路!”简陋的会议室里,群众代表大声说道。
这一点,倒是和宿迁港航人想到了一起。虽然他们专注于港航事业发展,但交通“出身”,让他们对于路的认识比常人更深刻。
经过走访摸底,很快,挂村包户扶贫计划“出炉”了,具体脱贫建议的第一条,就是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顺应群众期盼、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在建议后面,宿迁港航人还特地做了注释。
对宿迁港航人来说,计划,就是行动。
随后,宿迁港航人积极对上争取、与相关部门协调,将总长2400米的社区路和凌庄路列入2017年农村公路改造计划。
“修这两条路需要100万元,但向省里、市里一共协调了60万元,还差40万元。”时任市航道管理处工会主席的周娟说。
“40万元不是个小数目,要不再等等?”有人提出建议。
“我们能等,但是群众还要等多久?”建议立即被反驳。
最终,宿迁港航人拍板:这40万元,咱们垫付了。
2017年年底,两条5.5米宽的农村公路完工。
产业,变了
“这条通往侍庄街的路,也是宿迁港航人帮我们修的,现在是社区的主干道,也是我们的‘主心骨’。”陈超政指着脚下的水泥路说。
这条路之所以成为“主心骨”,是因为路的一头有宿迁港航人协助建设的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里面有3家企业,每年仅租金就为社区创收10万元。
其中一家专门生产动物饲料的企业,已经落户3年了。别看规模不大,用工30余人,其中低收入人口占比约30%。
“一个月工资最少有3000元。这么说吧,到这边就业,家里基本就能脱贫了。”龙腾社区会计侍行军站在企业门前算起账来。
脱贫攻坚,修路当先;精准扶贫,产业先行。
路修起来了,产业也得“配套”。
2019年,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投入20余万元,帮助龙腾社区建设稻虾套养基地,共计2000亩,于今年10月通过市农业农村局验收。该项目预计年产值达600万元,纯利润150万元,可带动低收入人口30余人就业。
集体经济“空壳村”,必定是支柱产业“空白村”。因此,宿迁港航人想方设法帮助龙腾社区发展支柱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2016年,为满足群众农忙需求,宿迁港航人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筹集近20万元购置2台大型农用机械;2017年5月,在忙着修路的同时,宿迁港航人从工作经费中“挤出”近20万元购买2台大型收割机;2018年5月,宿迁港航人投入18万元购置2台秸秆还田机械……
“我们成立农机合作社,对农机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存放、统一租赁、定点维修,确保每台设备每年都能为社区带来租金收入。”陈超政说,2016年年底,龙腾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跨越”18万元的脱贫“底线”;2019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70万元。
群众,变了
11月11日,听说和自己结对的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政工科负责人赵海俊来了,昔日的低收入群众张苏芹特地赶回龙腾社区。
现在,张苏芹回去的次数很少。去年,她家在镇区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商品房。
“都是这几年养鸡赚的。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多亏了宿迁港航人的帮扶。”张苏芹说得极为真诚。
结对帮扶时,张苏芹家刚开始养鸡,但啥技术也没有。
赵海俊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托人联系市家禽业协会会长仲向前,拿来养鸡技术书籍送到张苏芹家中。不仅如此,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还结合帮扶对象实际情况,邀请专家上门进行“一对一”指导,如今,张苏芹家养鸡规模已扩大到7000羽。
富起来的,可不止张苏芹一家。
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综合科科长李勤豹帮扶的侍继团一家,今年又租了新场地扩大养鸡规模。
侍继团说:“几年了,逢年过节他们都上门送米送油送温暖,咱们的养鸡技术也是他们送来的!”
截至2019年12月,龙腾社区50户低收入户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张苏芹爽朗地说。
环境,变了
“什么时候动工?这都冬天了。”龙腾社区居民谢兆虎问。
“就这几天了。”侍行军答。
龙腾社区卫生室的后面有一片杂草地,社区的第一个公厕将“坐落”这里。
“全部是水冲式的,和城里的一样。”侍行军说。
为了这个公厕,今年宿迁港航人专门“援助”了3万元。
小厕所、大民生,整村容、展新貌。在帮扶过程中,宿迁港航人从未忘记村容村貌整治这一块。
2017年,宿迁港航人助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通过栽植绿化苗木、硬化场地等措施,对村庄环境进行美化提升。
2018年,宿迁港航人在实施点亮乡村工程的同时,加快实施乡村美化工程,为通往标准化厂房的道路两侧铺设路肩、栽植绿化苗木。
现在,新一轮的环境卫生整治正在进行。
“改善人居环境,改掉的是陈规陋习。道路干净了,村容村貌整洁了,群众的卫生习惯也逐步养成了,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幸福指数也提高了。”侍行军说。
在杨庄组,栋栋两层小楼“肩并肩”,每栋楼房前都有一个垃圾桶。
“我们承诺群众的新厂房、新村部都提前建成了。”陈超政说。
宿迁港航人的帮扶计划都提前实现了:道路,修好了;厂房,建好了;项目,引来了;技术,送来了……
宿迁港航人的帮扶故事还在继续。
“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宿连航道也经过龙腾社区,在这附近规划了一段港口岸线,未来建成码头,龙腾社区就能‘通江达海’了。”姜若松说。
正如新名字,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开始腾飞,走向富裕。
水美乡村的冬日“闹春”图
12月16日,进入冬季的原市港口管理局帮扶村——宿城区王官集镇尹黄村却处处是春景。
第一幅:带孙惬意图
尹黄村二组村民沈统书,正带着孙子在家前屋后转悠。
2013年,沈统书和丈夫遭遇意外,她失去了一只手,丈夫伤得更重。“仅在医院治疗期间,花费就超过27万元。”沈统书说,其后,丈夫因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儿子只得留在家中,“整整一年半时间,家里没人苦一毛钱,欠了很多债。”
那段时间,沈统书出门就苦着个脸,进门就想哭——“能吃不能干,这日子可怎么过?”
2016年,当时的市港口管理局工作人员走进沈统书的家门。春天,送来肥料和籽种,还帮着下地种田;夏天,送来毛巾、肥皂和花露水等防暑降温用品……逢年过节,送米送面还送油。贴心的帮扶,给这个家带来了希望。
“为了帮我儿子找工作,他们到处联系。大热天跑来,满头满脸都是汗,衣服早就湿透了!”这个画面,沈统书永远记在心里。
在宿迁港航人的帮助下,沈统书的儿子有了稳定的工作,丈夫身体恢复后也不闲着,一家人的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如今,沈统书每天在家做饭,接送上小学的孙女和刚上幼儿园的孙子,晚上还要去村里的广场上“扭一扭”。
联系就业岗位,提供致富信息,助春耕促增收,举办爱心捐款活动……截至2018年年底,尹黄村包括沈统书一家在内的14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全部脱贫。仅在2018年,宿迁港航人就为尹黄村协调帮扶资金12万元,其中大部分直接用于帮扶低收入户。
第二幅:水美乡村图
从沈统书家出来,不远处就是她跳广场舞的“水美乡村”广场。广场上,不仅有亭台,还有健身器材,但旁边只有一方面积不大的水塘,很难称得上“名副其实”。
尹黄村党支部书记王中民似乎看出笔者的疑惑,带着笔者沿着路又走了一二百米,到了一片空地上——准确地说,应该是刚能看出点“苗头”的工程建设现场。
“这里就是宿城区重点打造的朱海水坝修复工程。”王中民兴奋地说,“这边是65亩的人工岛,那边是旅游观光区和商业街,我们脚下是环形跑道。等全部建成后,全世界的马拉松选手都来比赛。”像是看到日后热闹的场景,这个当过兵、此前说话做事都很沉稳的汉子,竟“手舞足蹈”起来。
也难怪王中民热情高涨。2018年,他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尹黄村还负债三四十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超过百万元。
“他们一来就给咱们村竖了两个‘高炮’,仅出租广告位这一项,村集体一年增收12万元。”王中民说。
不仅如此,今年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出资15万元,帮助尹黄村村集体购买了5间门面房,“马上就能交付,一年又能为村集体增加10万元租金收入!”
宿迁港航人一直把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紧抓不放。五年来已投入85万元,帮助该村做大做强集体经济。
第三幅:水墨安居图
时下气温并不适合施工,但是在尹黄村的农房改善项目——朱海人家安置小区里,建设人员依然在忙碌着。
“估计这几天就可以交房了。”建设现场,王官集镇生态环境和建设局局长曹天马兴奋地说。
朱海人家安置小区一期工程占地46.7亩,80户住宅均为白墙碧瓦的单门独户两层小楼房,特别是小区中央的景观广场,绿树环绕,流水潺潺,廊桥悠悠,相当有“文化味”。
“小区的绿化率达35%,那几棵古树是我们特地从搬迁的村庄里移过来的,记住乡愁嘛!”曹天马笑着说。
如今的尹黄村不仅处处通水泥路,路边绿化、美化到位,而且在宿迁港航人的支持下,路灯、反射镜、道路交通安全标识等全部“上齐”。
“近两年,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为我们村安装了150多盏路灯。现在天黑得早,路灯一开,不仅路被照亮了,我们心里也被照得透亮!”尹黄村会计罗丽说。
对尹黄村来说,春天,正迎面走来。
本版组稿:钟浩然 郑绪军 肖伟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