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丝一缕,“纺”出“沭阳情怀”

2022年0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聚力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

一绸一缎,“织”出“沭阳质量”

近年来,沭阳县大力践行“两山”理念,按照“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思路,全力推动优势产业、主导产业从“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转型升级,随着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的落户,沭阳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显现,成为沭阳县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全省最年轻的产业集群。

目前,沭阳县拥有各类纺织服装企业56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江苏省名牌产品5个。2019年,该县纺织产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49.3亿元,同比增长31.6%;实现工业增值税3.26亿元,同比增长2.64%。已经形成了涵盖“机械装备—纺丝—加弹—织造—印染—成衣”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主要产品有包覆纱、缝纫线、袜子、内衣、窗帘、墙布、床上用品等。

近年来,沭阳县实现由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的转型升级,先后荣获“全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突出贡献奖”“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江苏省纺织产业集群推动先进单位”“中国包覆纱产业基地”“中国智能针织产业创新奖”“江苏纺织服装百亿名镇贡献奖”“国家智慧型纺织园区试点”等荣誉称号,“沭阳纺织”已经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品牌。

包覆纱产业板块主要企业有:月源纤维、嘉德纤维、邦源纺织、欧博纺织、恒缔纤维、锦亨纺织等。沭阳县包覆纱产业成为全国相对集聚、设备较多、产量较大的优质包覆纱产业基地。该县拥有包覆纱机4800台套,占全国近20%左右,先后被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授予“江苏省包覆纱产业基地”“中国包覆纱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沭阳县包覆纱企业制定“全国包覆纱加工贸易单耗标准”,这是沭阳县工业企业首次获得“行业话语权”,此外还参与制定国家纺织行业标准FZ/T71010-2016《针织用锦(涤)纶/氨纶双包丝》。沭阳县包覆纱还获得“201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知名品牌示范区”称号,品牌强度600,品牌价值116.9亿元,是宿迁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在宿迁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宿政发〔2018〕10号文件中,专门指出要支持沭阳县发挥“中国包覆纱产业基地”优势,引进锦纶、氨纶制造类企业以及高性能纤维、功能性纤维生产企业,发展高性能包覆纱。

智能针织产业板块主要企业有:西南智能纺织、达丽智能纺织、军顺智能针织、欧博智能纺织、谙智智能纺织、江苏衣道科技、沭阳众享服饰等。目前已有128家规上企业落户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该产业园先后荣获“中国智能针织产业创新奖”“中国针织行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奖”“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全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突出贡献奖”“国家智慧型纺织园区试点”等荣誉称号。

2015年9月,沭阳县创造性地规划建设全国首个“智能针织产业园”——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该产业园按照“未来针织靠智能、智能针织看沭阳”的发展定位,以龙头带动、平台驱动、县乡联动的运作模式建设产业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物管、统一服务、统一要素保障。该产业园以打造“全国首个智能针织产业园”为目标,以智能针织袜品为主打产品,在设计、设备、产品、物流、管理等方面充分体现智能化,向上下游延伸到锦纶、包覆纱、面料、针织内衣、服装等针织品。

目前,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一期、二期共25万平方米的厂房以及综合服务楼、宿舍、食堂、大门、传达室等配套设施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特色家纺产业板块主要企业有:恒能家纺、布拉芙纺织、凯能家纺、腾盛纺工、红柳纺织、陈氏伟业、新东旭纺织、茂盛纺织、欧曼纺织、永能新材料等,主要产品有床上用品、窗帘、墙布、毛毯、浴袍等。先后被中纺联授予“国家遮光提花面料开发基地”“国家窗帘及墙布产品开发基地”“国家室内空气净化面料开发基地”。

为进一步推动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沭阳县委、县政府委托武汉纺织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围绕2025年打造千亿级特色家纺产业园进行规划,到2020年总产值将达300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800亿元至1000亿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沭阳县规划了总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的特色家纺产业园。其中,沭阳经开区内规划4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智能窗帘、布艺家纺、功能家纺、主题家纺等;临港新城规划2平方公里,主要承载熔体纺丝项目。沭阳县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项目增速强发展为抓手,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全力打造个性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千亿级纺织产业。

本版组稿:吕述谡 孟亭 倪亚琼 丁华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