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宿迁经开区:『睦邻巷』老居民的新生活

2022年0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本报记者 王晖 ■通讯员 郭维

“没有党和政府的积极推动,我们小区就不可能改造成现在这么好看的样子。”说起小区这些年的变化,家住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街道城中花园小区的王爱英赞不绝口。

五年前,王爱英一家搬到了城中花园小区。然而,从装修到入住,她对这个老旧小区的软硬件环境感到很不顺心,几度想卖房搬家。这两年,王爱英却不想卖房也不愿意搬了。究其原因,王爱英说,这还要从小区环境大提升说起。

“这条巷子原先路面坑坑洼洼,墙面破破烂烂,悬空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路两边还经常停满了车辆,出行特别堵。”城中花园小区门口的“睦邻巷”是王爱英每天早上送孙女上学的必经之路,采访中,说起“睦邻巷”的变化,王爱英颇有感触,“现在,路面平整了,墙面美化了,路两边的花坛让人看着就舒心。”

王爱英口中的“睦邻巷”,原名“枣庄路”,位于城中花园小区与黄河邻里中心之间。据附近居民反映,该巷地理位置偏僻,此前,因年久失修,路旁墙体墙皮脱落,路面坑洼不平,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今年,按照“一巷一品”的设计目标,黄河街道对辖区内包括枣庄路在内的15条背街小巷开展提质改造专项行动,为每个小巷设计一个文化主题。经过近一个月改造,全长486米的枣庄路焕然一新,并挂上了“睦邻巷”路牌,路旁墙体集中设立了32块“邻里和谐”文化主题展板和37个印有“睦邻巷”字样的特色花坛。作为全市首条特色文化小巷,“睦邻巷”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小区改造前,政府部门就和我们征求过意见,我也提了不少意见呢,特别是给我们小区安装非机动车充电停车棚、增设集中晾晒区以及楼道小广告清理等。”王爱英说,她刚搬进小区时,由于城中花园小区建成时间较为长久,小区管理方面有很多问题。比如,她每天要多次用到电动车,以前经常为电动车充电困难而烦恼,居民乱接的电线暴露在空中,安全隐患也是个大问题。还有居民私拉乱接的晾衣绳,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视觉上也有碍观瞻。“经过整改,现在小区环境看着舒服多了。”

记者了解到,在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过程中,黄河街道从细微处着手,集中开展“背街小巷提质改造行动”及楼道出新、非机动车棚建设、集中晾晒区改造、“飞线”整治、宣传氛围提升等“五项惠民工程”,着力提升环境面貌,获取群众满意最优解。在王爱英所在的城中花园小区,就有非机动车充电停车棚15处,投币一元可以充电4小时,新增的3处集中晾晒区彻底解决了王爱英的晾晒烦恼。

“无论是家门口的小巷改造还是小区里增设的集中晾晒区,处处都温暖着咱老百姓的心,住在这样的小区,谁还舍得走?”王爱英说道。

居住条件和公共环境日新月异,王爱英对小区也越发有了归属感、自豪感,希望为小区改善贡献一份力量。她主动请缨成为了城中花园小区“党员楼栋长”之一,宣传政策、入户走访、参与公益活动。

采访当日,王爱英正准备参加社区组织的“小手拉大手,消防安全齐步走”“益”家亲活动,她不仅动员了楼栋里的街坊邻居参加,还带上了刚放学的小孙女。

采访中,王爱英还拿出了一张“积分存折”,翻开一页,上面记录着她的履职内容:8月14日,转发“@黄河居民,拒绝,从我做起”倡议书至楼栋微信群;8月20日,参加“普及金融知识

守住我们的钱袋子”主题活动;8月21日,参加“小手拉大手

消防安全齐步走”主题活动……王爱英说,“当初报名‘党员楼栋长’,是想着既能为小区治理出份力又能丰富退休生活,没想到还可以用积分兑现礼品,这对我来说是一份认可,也是一种鼓励。”

老旧小区变成“幸福家园”,这在宿迁经开区黄河街道并不是个例。黄河街道位于城市主城区,辖区内还有43个老旧小区,这些“高龄”小区经历了一番改造之后,它们“年龄逆转、颜值提升”,上演了一场又一场“上新”故事。而像王爱英这样的居民也不在少数,她们一方面享受着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实惠,开启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另一方面也在为小区治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与街道、社区一起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