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兆成
早上,看到桥头的路两旁有人在卖几溜狗,不由的想起了我们那时摸几溜狗和粘几溜的情景。
我们沭阳人所说的几溜学名叫蝉。别名:知了、知了猴、蛣蟟、蛣蟟龟、爬杈等。而蝉的幼虫,则被我们称之为几溜狗。
一年中最早出现的、体型大的、身着黑色外衣的、嘶鸣声聒噪人的蝉,在我们这儿被叫做几溜。体型小的、反应灵敏的、身上附着金粉的、叫着“知了……知了……”而声音悦耳的活动期多在秋天的蝉,则把它叫着二乌姐、金几溜、秋粮。殊不知,此蝉,就是那用了缓兵之计,瞒天过海而脱身的金蝉。
我国人食蝉的习俗,在孔子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盛行。不过现代人和古人所食用的蝉是有区别的:古人是蝉的幼虫和飞在树上的蝉都吃,而我们是只吃蝉的幼虫几溜狗,不吃树上能飞的蝉。民间有几溜的尿液有毒的说法,几溜出现后,因为几溜飞行的时候会乱尿尿,所以人们也就不再食用香椿了。几溜狗的普遍吃法就是油炸后撒上自己喜爱吃的调料再食用。其实,油炸后的几溜狗很香,蘸食过多的调味品,反会改变原味。在我们小的时候,由于条件所限,油炸几溜狗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事。烧吃是最常见的吃法。逮来的几溜狗往烧火的锅底一撂,再用火叉来回拨搂着。当几溜狗身体膨胀并炸出白气的时候,几溜狗就可以吃了。诱人的香味,让等不及的孩子们无暇顾及几溜狗外壳上的青灰,嘴里一撂,外焦里嫩,香味沁腑。在大口咀嚼烧熟了的几溜狗的同时,也会有孩子从盐坛里捏几粒盐珠往嘴里撂。这烧熟了的几溜狗究竟有多好吃?只可意会,难以言表。要不然,一些地方的重要宴席上,油炸几溜狗也不会成为头道菜的。
几溜狗多在夜晚爬出窟,然后爬上树,在树干、枝条或树叶上将身体与地面悬垂,天亮前完成脱壳。几溜狗之所以要将身体与地面垂直,是为了蝉在脱壳过程中身体平衡,避免两翼出现残缺。逮几溜狗的事,从天一黑时就得开始。雨后是逮几溜狗的最佳时期,因为坚硬的泥土被雨水泡松软了,便于它爬出窟。城市人把逮几溜狗叫照几溜狗,因为他们可以借助手电筒的光亮,轻而易举地发现地上和树上的几溜狗。在农村,很少有人家用得起手电筒,就连小马灯都少有,所以逮几溜狗的普遍方法就是用双手在树干上乱摸,因此叫着摸几溜狗。
几溜狗虽然美味可口,但摸几溜狗的真正目的不只是为了吃,得到它的壳才是目的。几溜狗的壳,学名蝉蜕,是味中药。医药公司收购,而且价格不菲,一笆斗蝉蜕能卖上几块钱,但要捡到一笆斗的蝉蜕,也绝非易事。所以,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起得了早的大姑娘和大男孩们就拿着长竹竿,提着篮子行动了起来。
一个捡蝉蜕季,勤劳的大姑娘添件小花褂买瓶双妹雪花膏,能起早的小伙子买件海军衫是不成问题的。至于因睡懒觉而误了最佳时间的孩子们,捡漏拾遗,货郎挑那儿换个小吹叽,兑点小糖块等也是常有的事。
粘几溜,得用面筋。洗面筋最捷径的方法是用去了麸皮的小麦面去洗,可那时候的家长是不会让孩子这么做的,因为浪费太大。于是孩子就偷偷泡起了小麦,待小麦膨胀后,再把小麦放到嘴里嚼碎嚼细,经过多次滤吐,面筋就做好了。有了面筋,还不是时时都可粘几溜,因为面筋需要阳光的暴晒才有黏性。面筋不用时需要放在水中收藏。
后来,孩子们受到蜘蛛网逮飞虫的启示,在竹竿顶端绑了个柳条做的“蜘蛛网”,随时都可去粘几溜了。
往事悠悠,昔日难现。如今,那聒人耳鼓的蝉鸣稀少了,几溜狗的单个价已经涨到一块了。为何?物以稀为贵。
食客们,口下留情,让蝉声长鸣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