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沐浴春光,满载希望,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暂停键”换挡“启动键”,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黄河街道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已然豪迈起步,起步即冲刺,黄河街道用旺火淬炼“金字招牌”。
烧旺“党性之火”
突出政治引领
淬炼基层党建“金字招牌”
【镜头】“各位楼栋长,2020年市本级离退休人员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开始了,请通知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自行下载认证,不会操作的请帮忙指导。”4月7日上午,九鼎社区“楼栋长微信群”里跳出这样一条消息,陆续得到社区楼栋长“收到”的及时响应,很快这个消息被转到各个“楼栋微信群”。“对照群里通知,加上楼栋长的示范,几分钟就完成了认证。”家住九鼎社区通城山庄的王阿姨高兴地说。
【纵深】围绕做深做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黄河路径”这一目标,黄河街道深化“双网融合”,完善“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体系,成立21个网格党支部,全面选优配强小区网格党支部书记,791名党员楼栋长全部到岗到位,通过微信群建立起“党员楼栋长——网格员——社区干部”三级信息上报体系,做到服务管理网格划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下一步,黄河街道将结合城市社区阵地“服务套餐”试点,完善“党员楼栋长”长效管理机制,实现街道“搭台”,群众“唱戏”,打造有温度有色彩的城市党建品牌。
烧旺“服务之火”
突出点面结合
淬炼城市管理“金字招牌”
【镜头】4月8日,在泰和社区康桥郦湾小区,社区工作人员正顶着烈日,抢抓初春有利时节,对绿化带中由于枯死、败落等原因导致的裸露地面进行全面补植,并对小区周边的“边角料”地带进行绿化种植。
【纵深】小区不仅是百姓居住、生活的地方,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座城市、一个街道最民生、最朴实的形象。黄河街道立足“管理好小区,服务好居民”这一主责主业,以文明城市长效建设为抓手,以小区环境提升为重点,在积极组织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对辖区内56个居民小区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治理,除补种绿植外,重点对“房乱建、线乱拉、道乱占、车乱停、摊乱摆”等“十乱现象”进行整治。推进便民设施改造,在小区新增电动车充电桩160个,加大消防设施整改提升、雨污水管道清理疏通。今年计划完成6个社区11个小区物业管理示范点建设,通过狠抓环境整治、规范物业管理,确保居民小区更整洁、更有序、更宜居。
烧旺“平安之火”,突出制度建设
淬炼社会治理“金字招牌”
【镜头】4月7日上午9点,阳光华城小区的张奶奶来到小区门口,询问值守人员是否能外出买药。网格员张红玲走上前,一边耐心地告诉张奶奶“疫情防控不能放松,现在又是上班高峰期,人多车多,非必要不外出”,一边接过张奶奶手中的购药清单。“我去帮您买,待会送给您。”张红玲的话,让80多岁的张奶奶放心地返回家中。
【纵深】黄河街道扎实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目前共有专职网格员87名,划分97个网格,网格员身兼信息采集员、便民服务员、矛盾调解员、治安巡防员、特殊人群管理员、政策宣传员等多重角色,按照“一长六员”组织体系,坚持“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标准,真正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网格员更是拉起了防控之“网”,立起了服务之“格”,倾力打通了社区服务最后的一百米。下一步,黄河街道将以完善“进、管、考、出”工作机制为抓手,以实现“全科社工”制度为目标,健全公开招聘、教育培训、资格认证、管理考核、保障激励等“职业链”体系,全面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烧旺“便民之火”
突出潜力释放
淬炼社会服务“金字招牌”
【镜头】“以前农贸市场又脏又臭,地面经常是污水横流,我们买菜走路都要踮着脚,担心鞋子被溅脏。现在不一样了,进门有人测体温,保洁打扫也及时。虽然人来人往,但不堵不乱,关键菜价不贵,环境像超市一样好。”近日,家住城中花园的市民李珍对农贸市场环境的变化称赞连连。
【纵深】今年1月6日,黄河菜场农贸市场作为全市唯一的菜场调研点位,接受了省委书记娄勤俭、市委书记张爱军的现场调研。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黄河农贸市场坚持做到不停业,全面保障街道居民生活必需。同时,黄河菜场按照“农+超”模式,由黄河街道、市场监管部门和市场协会共同对市场内经营秩序、商品质量、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物业管理等进行全面整治提升。黄河农贸市场打造已然成为黄河街道社会服务的一块“金字招牌”。
下一步,黄河街道将常态化推进招商工作,同时总结成功经验,全力推进青海湖路菜场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乐开坊项目及梨园城市之家、青海湖路城市之家、世纪大道城市之家运营达效,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生活服务。(郭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