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慧新
作为一名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者,泗阳面貌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如今的泗阳很美,美的让人陶醉!在美的背后,我们深切感受到泗阳面貌的诸多之变。
“衣”之变
改革开放前,由于物质匮乏和人的思想比较保守落后,人们穿着的衣服很多是用棉布、卡其布、粘胶布等面料缝制,衣服款式缺乏变化或创新,显得粗俗不堪,甚至有的贫困家庭存在“大改小、旧翻新、补丁摞补丁”的境况。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受新鲜事物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对衣着打扮有了更多选择,丝绸、羊绒、皮革成为昔日粗布的替代品,无论城市或乡村,无论男女老少,追求材质高档、款式新颖、做工精细的服装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食”之变
改革开放前,与城市居民比,山芋楂酸浆稀饭、蒸山芋、青菜汤是村民一日三餐的食物,能美美的吃上一顿用玉米、小麦做成的面食少之又少,生活极度贫困。改革开放后,各种精米、精面粉、风味小吃、特色佳肴、营养补品、美酒佳酿等遍布城市乡村,以前遇有重要事情才能吃得上香喷喷的“十大碗”,如今也不算什么稀罕物,“新袁羊肉、泗阳膘鸡、穿城大饼”随处可见,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享受健康生活。
“住”之变
改革开放前,村民住房以土坯房、茅草房、篱笆房居多,砖瓦房甚是少见,村民饱受饥寒交迫之苦;城区大部分居民住在外貌破旧、参差不齐的棚户区中,与城市面貌不相协调。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规划建设的乡村集中居住区、特色庄园、美好乡村遍地开花;城区运河名门府、巴黎都市、外滩壹号等大批高档住宅小区布局错落有致,拔地而起,直入云霄,智能化的物业管理模式,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行”之变
改革开放前,哪个家庭能添置一辆如“永久、飞鸽、长征”等牌子的自行车足以自豪;城区除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外,居民家庭配备轿车、摩托车相对较少,出行代步方式大多还是依靠自行车。改革开放后,轿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成为人们正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拥有宝马、奔驰、奥迪等名车不足为奇。白天,各种车辆川流不息;夜晚,在划定的道路两侧区域、住宅小区门前停放的车辆宛如一条条长龙,蔚为壮观。
“玩”之变
改革开放前,无论是城市或乡村,泗阳供人游玩的景点非常少,特别是乡村,因没有通电,收音机、电视机家用电器可望不可及,更不用说去户外体验生活,陪伴人们的一直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改革开放后,泗阳景点建设工程项目似雨后春笋,让人目不暇接!如中国杨树博物馆、妈祖文化园、南园风景区、奥林匹克生态公园、城市森林公园、运河风光带、成子湖旅游度假区等景点,每处景点获评规格之高,影响之深远;乡村许多地方分别建起百姓大舞台、社区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娱乐设施。工作之余或闲暇时,我们可以带上一家老小,约上亲朋好友,不出远门、近距离地尽情享受着家门口的美丽风景。
一目窥精神,一斑窥全豹。泗阳改革开放面貌的巨变不仅仅体现在“衣、食、住、行、玩”生活层面上,交通、教育、水利、卫生、能源等领域的发展速度也是今非昔比,令人叹为观止!
近年来,泗阳县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最美丽县等许多“国字号”称号及“江苏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殊荣。
新的起点,新的跨越,泗阳县委、县政府紧扣“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发展新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六增六强”落地见效,确保把泗阳“泗水古都、美酒之都、林海绿都”这张城市名片打造的更加响亮!更为美丽!更有内涵!
让我们一起分享泗阳改革所带来的硬核成果,让我们为大美泗阳点赞!
(作者单位:泗阳县招标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