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榆钱儿飘香

2022年0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宋振东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榆树发芽了,长出了榆钱。“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戏咏榆荚》让我又回到了童年,回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老家采摘榆钱,食用榆钱玉米面饼子时的情景。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国有些农村地区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有的地方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每年春夏青黄不接的季节,也正是人们吃饭“断顿”的时候,为了不挨饿,人们就挖野菜、采树叶子充饥,最好吃的就要数榆钱儿了。

所谓榆钱儿,其实就是榆树的翅果,因其长成纽扣般大小的圆形薄片,像古代的铜钱似的,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榆钱儿。又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榆钱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盘中餐,特别是在农作物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不够吃的时候,人们更是把榆钱当做食物来充饥。

每年春天,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金黄色的榆钱就一串串地缀满了枝头,人们就会趁着鲜嫩开始争相采摘。先从小的榆树开始,等小榆树上的榆钱被采摘光了,再开始采摘大榆树上的榆钱。大的榆树一般有六七米甚至十几米高的样子,榆树越高大,受外界的干扰越少,树枝上的榆钱就长的越多、越好、越密实,人们为了多采摘榆钱,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年青人身子轻就爬树上去采摘,老年人和女同志上不去树,就在一根三四米长的竹竿顶部绑上一个大铁钩子,从树上往下钩榆钱。不管用哪种方法采摘榆钱,都各有利弊。用铁钩子往下钩榆钱,虽然省事省力,但是弄不好把树枝子钩断,影响榆树生长和来年榆钱产量。爬树上去采摘榆钱,又有一定的危险性,春天风大,榆树晃来晃去不稳定,一旦抓不牢固失手,从树上掉下来,可就麻烦了。

有一年的春天,老家邻村,有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在爬榆树采摘榆钱时,一不小心从五六米高的树上掉下来,落到砖堆上,被摔得头破血流,经过医院全力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头上留下一个大伤疤,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依稀可见。唉!不注意采摘榆钱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人们把采摘到的榆钱拿回家后,除去杂质,用清水洗净,然后用来食用,榆钱生吃熟食皆可,亦可入药,食药两用。

那时人们做榆钱玉米面饼子时,为了节省粮食,一大盆榆钱里其实就放一点点玉米面,再放入适量的食用盐,将将的能够做成个,基本上全是榆钱。不过这样的榆钱玉米面饼子也有个好处,就是菜多面少比较松软,口感特别好,有一股淡淡的榆钱清香味道,我一顿饭能吃两个大榆钱玉米面饼子。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把榆钱用于充饥,而是把榆钱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如蒸榆钱、烙榆钱饼、炸榆钱丸子、煮榆钱粥,用榆钱馅包包子、包饺子、包馄饨等,吃法多种,或蒸或煮,皆是美味,并且老少皆宜,百吃不厌,大受欢迎,成为人们春天餐桌上一道不可多得的大众“美食”。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吃罢滑润喷香、味美无穷的榆钱粥后,留下了“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的诗句。

此外,榆钱不仅营养物质丰富,对于人体十分有益,还具有健脾安神、清心降火、止咳化痰、清热利水、杀虫消肿等功效。

(山东省济南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