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宿迁晨风不变的慈善“账单”

2022年0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本报记者 沈省 ■通讯员 李泓达

这是一份签订于14年前的协议,按照约定,晨风(宿迁)服饰有限公司为支持慈善公益事业,自愿认捐宿迁市慈善总会创始基金600万元,以20年、每年30万元“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用于开展慈善爱心救助活动。

这是一张银行出具的付款回单,付款方是晨风(宿迁)服饰有限公司,收款方是宿迁市慈善总会,金额是30万元。

14年来,这份承诺未变,这颗慈善之心未改!

2006年11月初,落户宿迁两年的晨风(宿迁)服饰有限公司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宿迁市慈善总会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

当时,宿迁市慈善总会成立在即,但创始基金仍有较大缺口;晨风(宿迁)服饰有限公司的资金也不宽裕,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前期投入很大。

很快,一份合作报告出现在江苏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国新的案头。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份报告迅速被批准通过。

2006年11月14日,晨风(宿迁)服饰有限公司签订了宿迁市慈善总会创始基金认捐协议。

“我们都没有想到能这么快!”说起这件事,宿迁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李秀娟记忆犹新。

如果说,14年前的那次合作是宿迁晨风与慈善事业的偶然相遇,那么,5年前的一次选择,则充分证明了宿迁晨风与慈善事业的相遇,其实是必然。

“从2015年年初开始,因为多种原因,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当时我就想,能不能不捐这30万元了。”2004年就进入晨风(宿迁)服饰有限公司工作、如今已担任企业综合部部长的付艳坦承,她犹豫过。作为和宿迁晨风一路走来的老员工,她觉得这30万元用于企业发展更有价值:按照一名员工月工资5000元计算,30万元就是60名员工的月工资啊!

但是,当她把这一想法报告给尹国新时,当即被“一票否决”:这钱必须捐,这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通过这件事,付艳深刻地感受到,慈善事业在尹国新心中的分量。

其实,江苏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慈善事业结缘更早。在50余年的时间里,晨风集团从一家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服装出口百强企业、中国服装出口免验企业,成为拥有目前国内最完善的成衣生产流水线、具备年生产各类服装6000万件(套)能力的大型服装企业的同时,也形成了以“感恩与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从帮助贫困学子到捐建各类学校,从参与各项慈善活动到助力慈善事业发展,晨风集团从未停下践行社会责任的步伐——

每年出资200万元,资助爱佑慈善基金会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治项目;

与常州市金坛区总工会合作设立晨风工友爱心救助基金,每年出资100万元资助当地困难职工;

……

企业“落地”就与慈善机构携手,这早已成为晨风集团的传统。因此,宿迁晨风有着与生俱来的“慈善基因”。

2013年,晨风(泗洪)服饰有限公司成立;次年,捐赠事故困难家庭救助基金100万元;从2016年起,无论企业效益如何,每年都确保有20万元用于扶贫助学。

2015年,晨风(泗阳)服饰有限公司成立,由此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扶贫助学。

晨风(宿迁)服饰有限公司2004年投产,当年就聘用了多名残疾职工,其中有肢体残疾人,也有听力残疾人。这些残疾职工一经录用即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提供免费食宿,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待遇和晋升条件与其他职工享受同等标准。如今,在宿迁晨风,残疾职工有的已经晋升为班组长、车间主任,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在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中,我们受益匪浅,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经济负担,不仅减免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还能按比例享受政府补贴;另一方面,30名残疾职工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接纳残疾人就业,对用人单位来说,既履行了应尽的义务、减轻了经济负担,又集聚了人才、创造了财富,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这是不久前,晨风(宿迁)服饰有限公司被宿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宿迁市残疾人联合会授予“2019年度宿迁市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时,付艳代表公司所作的发言。发言稿是她自己写的,是她的肺腑之言。

现在,付艳已经不算慈善的“经济账”了,因为责任在肩,承诺无价。她说:“这慈善捐款,我们一定按照承诺捐满20年!”

今年2月8日,晨风集团向宿迁市慈善总会捐款100万元,同时将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捐赠给晨风集团的抗疫资金转赠给市慈善总会,用于帮助宿迁抗疫。

慈善数据

从2006年起,晨风(宿迁)服饰有限公司每年捐款30万元,持续20年,共计600万元。晨风(泗洪)服饰有限公司2014年捐赠事故困难家庭救助基金100万元;从2016年起,每年捐资20万元用于扶贫助学。晨风(泗阳)服饰有限公司从2015年起,每年捐资10万元用于扶贫助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