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需要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国家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再到“德智体美劳”的变化,反映了新时代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迫切需要。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往往忽视了“五育并举”,忽视“劳”,突出“智”。这种唯“智”独尊的育人导向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已经显现。如何践行劳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这个问题。

目前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当前,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是:社会淡化,学校弱化,家庭虚化,自我惰化。中小学生劳动环境缺失、劳动机会减少、劳动观念淡薄,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生活不能自理、梦想走捷径成名成功的现象。

人们对学校劳动教育内涵的认识过于狭隘,往往把劳动教育看作对调皮学生的“劳动改造”。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浮躁现象,如:演艺圈的天价片酬、逃税阴阳合同、网络红人日进千金等等,都侵蚀学生的心灵,扭曲他们的“三观”,助长了好逸恶劳、拜金主义的不正之风。应试教育和教育质量评价唯分论使学校弱化了劳动观念,“分数”至上,其他皆让。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不做家务,最多变成“懒虫”,成绩上不去则无法成“龙”、成“凤”。据调查,有73.9%的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务或极少做家务,包办孩子的一切,有71%的家长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这样的现象令人堪忧。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应树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型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旨向,把劳动教育思想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这已经成为新时代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劳动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了将劳动教育纳入育人范畴。他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明旗帜。

劳动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需要。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的成长离不开劳动,劳动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劳动”的内涵是“实践”,在信息化时代,更需要社会实践的劳动,才能走出沉浸于网络、电子游戏等虚拟的幻想世界。

加强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措施

站在新时代,学校怎样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动手能力,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者?

提高认识多措并举落实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思想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注重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创造、自觉劳动的习惯,与社会、家庭共同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今年我校申报的《童心润童心》学生品格提升工程课题,获教育部立项研究。该课题按照国家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劳动综合实践课,根据不同学段、年龄特点的要求,设计一系列的课外劳动教育活动,营造“三位一体”劳动教育环境。

积极开发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可以在校内建立“微农场基地”,也可与农场、工厂、科技工业园、社区等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组织学生在园地开展劳动体验、观察、做好记录,分享劳动心得。举办百家讲堂进校园,向孩子们普及各行各业的劳动知识,让孩子们了解社会的各类生产劳动技术。目前,我校在开展百家讲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制。首先,要建立多元科学的评价机制。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完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衔接,保证劳动教育落地达效。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劳动实践课。第三,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设备配置和场地建设。第四、加大检查考评的力度,纳入绩效考核。

“互联网+”大数据云时代,传统劳动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研究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方式,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劳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培育未来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历史重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