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对教书育人的热爱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本报记者 李尚程 王艳珅 见习记者 臧子青

当即将退休的她们遇到刚工作不久的她们,她们有着一样的身份:人民教师。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两代教师的暖心对话,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9月9日,记者走进校园,倾听那些年她们的从教生涯,以及她们之间的暖心对话。

对话一

声声叮咛暖人心

54岁的张建平和25岁的胡垚杉,都是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的英语老师,“师德师风代代相传”“传好教书育人接力棒”,两代人的话题,传递着同样的精神,传承着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

张建平:师德师风代代相传

“每天提前到岗,从教30多年来一如既往地认真、勤奋,张老师对三尺讲台有着她的执着。”“张老师严谨的教育态度值得我去学习!”这些质朴的话语是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老师对张建平的温情告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54岁的张建平出生在教育之家,她的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她的记忆中,母亲甘于奉献的红烛精神深深影响了她,也在她的心田播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张建平说:“我的母亲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但对教育的热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也毅然走上了从教的道路。”

1988年,张建平在宿豫区卓圩中学教英语,当时工作量特别大,一个班级里有70名学生。张建平说:“刚参加工作,年纪轻,精力旺盛,感觉不到累!”

提起从教生涯印象最深刻的事,张建平告诉记者,当年学生都是带米去学校煮饭吃,在淘米的时候会有一些米粒撒落,也不知道节约用水。她就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和水。很多学生将这句话牢记至今。张建平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有育人的责任。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老师时刻保持着一份初心,要树立起自己的人格魅力,把一些正确的价值观传输给学生。”

如今,张建平桃李满天下,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学生有的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英语老师朱玉巧就是其中之一。采访中,朱玉巧回想当年张建平对她的教诲,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谈起想要对新晋教师说的话,张建平说:“踏上教师岗位后,新鲜感会迅速消失,更多的是压力。新老师们要学会与压力共处,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做一名传播正能量的合格教师!”

胡垚杉:传好教书育人接力棒

“既然老教师把接力棒交给了我,我就要传好这一棒!”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英语老师胡垚杉说。

今年25岁的胡垚杉,刚参加工作不久。提起走上从教之路,胡垚杉的话匣子便打开了。胡垚杉说:“我小学是在农村上的,当时没有学过英语,初一时老师为了能够让我跟上大家,就开始耐心地给我补课。当时,我就立志长大以后要当老师,把知识带给更多的孩子。”

在参加工作后,胡垚杉的班级里有个男同学因父母离异产生了厌学情绪,她不断耐心地去沟通,时刻关注该同学的心里想法,最终让这位学生打开了心结。胡垚杉说:“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了身上的使命和肩上的重任。”

采访中,胡垚杉这样形容教师这两个字。教是教书育人,师是为人师表。老师就是要甘为人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她向老教师的博学、坚守和奋斗致敬!

在与新老教师交谈中,胡垚杉告诉记者,她从老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他们教会她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提高个人修养,丰富专业知识。胡垚杉说:“我会学习他们身上的那种执着精神,始终保持对学科的好奇心,不断地去钻研。”

谈起想对老教师说的话,胡垚杉说:“张建平老师就是我对自己期望的模样。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继承老教师的优良师德,在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希望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场对话有着很大的年龄差,却丝毫没有代沟,有的是声声叮咛和对三尺讲台的执着。

对话二

殷殷嘱托寄深情

54岁的周萍和24岁的杨怡凡,成为了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的同事,一个教龄超过30年,一个新入职,她们之间的对话是“大先生”对“90后”的嘱托。

周萍:30多年教龄

做学生的“大先生”

今年54岁的周萍是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一名资历颇深的初中英语老师,教龄已经超过30年。

当年,周萍所在的高中毕业班,几乎所有女生报考的都是师范专业,她也是其中一位。说起当教师的初衷,周萍介绍,因为自己的父亲就是一名人民教师。善良、宽厚、博学是周萍对父亲的印象,也是许多学生与家长给父亲的“标签”。为此,周萍崇拜自己的父亲,幼时的她便想着,是不是所有教师都像父亲一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30年来,周萍教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时,她发现不管教授什么学科,作为教师,掌握的知识一定要超过课本的内容。在周萍教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由于接触英语比较晚,语感较弱,知识面较窄,学习英语时也显得吃力许多。为了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学,锻炼语感,周萍总是在晚读课时,找一些不错的文章读给大家听。

“在我看来,每一门学科都应是相通的,通过英语朗读,给学生讲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提升其语感的同时,兼顾培养其文学素养。”周萍说,她一直都在向父亲学习,不只做一名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还要做塑造学生优良品格的“大先生”。

“这个职业干了一辈子,放不下了。”当身体欠佳,亲朋好友劝她调到较为轻松的岗位时,周萍思考再三,发现自己喜欢的还是教师这个职业,热爱的依旧是站在三尺讲台,与学生想在一起,学在一起,教授学生知识,与年轻教师交流经验。

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周萍经常把教学当中获得的经验与感悟传授给年轻教师,在她看来,这同样是一名老教师的价值所在。最近几年,在和年轻教师交流时,周萍发现,相较于传授给年轻教师有用的东西,反而她从年轻教师的分享中得到更多。她和其他教龄较长的教师一样,切实感受到了新时代青年教师工作的热情、知识的丰富、眼界的开阔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杨怡凡:“90后”教师

燃起教学热情

今年24岁的杨怡凡是一名“90后”,是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新入职的一名初中语文老师。8月初考试,月底录取,9月初到岗教书并带班主任,杨怡凡有条不紊地接受并完成一切“顺其自然”的安排。这次入职,与两年前刚当教师的心境相比,明显不同的是,她多了一份沉稳,还多了一份对学生、教师及学校的热爱。

两年前,杨怡凡毕业于南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紧接着,她应聘到一所私立学校,担任一名语文老师。“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教师是轻松的职业,可我始终觉得教师有着常人看不见的辛苦。”杨怡凡介绍,在以前,她压根不想当一名教师。

2019年8月30日这一天,杨怡凡脱去学生的稚气,第一次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走进校园。往后的岁月里,她与班级学生朝夕相处,做好本职工作,但她对教师这个职业依旧没有太多的热情。开学两个月之后,因为学校一些调整,杨怡凡所带的那届学生重新打乱进行了分班,班级里不少学生和杨怡凡分别时,因为舍不得,哭得很伤心。

让杨怡凡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男孩子,平时不爱说话。分班那天,杨怡凡喊他去新的班级,他却怎么都不动,走近一看,原来他一直趴在课桌上抽泣。杨怡凡见状,赶紧耐心劝慰并鼓励男孩:“到了新班级你会遇到更好的老师,他们会对你很好的,因为你很优秀。”可男孩说:“我再也遇不到像你这样好的老师了。”听到这样的话,杨怡凡顿时语塞,泪水在眼眶里翻涌。

“教学路上,每当看到学生在自己和同事的教导下向好的方向发展时,那种欣慰是发自内心的,慢慢地,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对当教师的热情也随之‘燃烧’了起来。”杨怡凡说,这时她才发现,教师这个职业配得上“神圣”二字。

现在,杨怡凡来到了一所新学校,对学生,她真心呵护,对新学校,她满怀期待。

老师如春风,日日沐我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接力和传承。教师节,感恩那些即将卸任的老师;致敬那些刚站上三尺讲台不久的老师,祝你们节日快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