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感悟到共产党员有很多优秀的品格,其中忠诚给我留下的感悟格外深刻。战争年代,无数的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毫不动摇共产主义信仰,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优秀党员和建设者任劳任怨、辛勤工作,为我们树立了无数为之学习、为之敬仰的光辉形象,这是我们党能够不断壮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必须传承和发扬的“红色基因”。
绝对忠诚是共产党人血脉传承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先进知识分子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热情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结果。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唱响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忠诚乐章;改革开放以来,对党的绝对忠诚更鲜明地体现在对事业的绝对负责上。时代楷模赵亚夫把致富百姓作为毕生追求,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守岛卫国英雄王继才,30多年如一日,坚守于祖国的海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绝对忠诚已成为广大共产党人血脉传承的精神标识和赓续优良传统的红色火种。
绝对忠诚是党的事业不断胜利的动力源泉。在战争年代,对党绝对忠诚,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1927年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军队党建制度,牢固铸就了人民军队绝对忠诚的底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条件,反复强调“要大力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此同时,我们党也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历史昭示我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广大共产党员的绝对忠诚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不竭动力。
绝对忠诚是党的建设一以贯之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早在党成立初期,党纲和党章中就提出了党员“对党忠诚”的明确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党章数次修订,最终党的十二大修订的党章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成熟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把“对党忠诚”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首要政治品格,进一步夯实了全体共产党员践行绝对忠诚的内在要求。
党史学习教育重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弘扬和秉承“忠诚”这一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紧扣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的探索实践,围绕“科普益民”目标,创新科学文化公共产品服务机制,全力打造“四度”科普品牌,推动公民科学素质、群众满意度“双提升”。一是有“温度”。针对群众需求,开展科普基层行动,加快推动农技协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二是有“深度”。整合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体系,创新择优举荐机制,培育更多青少年参与省赛国赛。三是有“精度”。围绕社会热点难点,坚持线上线下互动,普及科学常识,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有“广度”。调动成员单位力量,指导乡镇成立科协组织,有序吸纳“四长”到科协组织中兼职任职,着力构建“大科普”工作格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