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瑱 王鑫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成为近些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专业之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性高,没有结合当地特色”“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对现代数字化传播技术手段掌握不够”等问题。时代发展复杂多变,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关注时代前沿,必须结合办学实际加紧解决。
凸显办学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在申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院校中,普通高校占比最高,且在这些普通高校中,综合类和师范类居多,约占70%。但在这些申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院校中,部分院校最初开设专业时持观望态度,并且没有明确人才培养类型,后期也未及时做出调整,导致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多效仿其他学校,即所谓的“随大流”。对于这些院校,应该深入了解业界发展情况,及时革新调整,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课程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院校必须把握住“新”,实时调整培养方案,走在前端,只有跳出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模式方能有所进步。融合自己的办学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专业,根据自身兴趣培养专业特长,从而找准就业方向与人生目标。
增强师资力量,提升实践教学比重
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教学质量,为此,各地方本科高校更应注重优秀教师的培养与吸纳。考虑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学校应优先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多学科交融与互动,并充分尊重每一位老师的教学特点,提高其教学积极性,以此来保证教学质量。
对于教师缺乏新媒体从业经验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弥补与提升。如派遣教师到校外学习交流,或由高校牵头与各级新媒体单位合作,为师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从而多角度、多机会地丰富教师、学生的新媒体从业经验。在教学方面也可聘请媒体从业经验丰富的业界精英担任教师,如高级记者、摄影师和报社编辑等,以此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并不是一门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专业,而是融合了许多实操课程,如新闻采编课、微电影拍摄课程、摄影课程等等,这些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完成,只有当老师们自己亲自完成,方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时才能更加有理有据。
重视计算机教学,强化学生新媒体素养
在大部分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因多数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且计算机课时较少,学生普遍缺少新媒体行业所需的现代数字化传播技术素养。
对于师资力量薄弱的院校而言,因很难聘请到有相关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只能由计算机学院的老师完成相关课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学校不可盲目追求课程进度,应以夯实学生基础为主,基础扎实才更利于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第二,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有的院校因师资力量匮乏,一个老师同时带几个年级、几个班级的现象比较常见,因教学任务繁重且教学目标不一,教师很难保证精力集中,更难保证教学质量,为此学校应适度安排教学工作,保证教学“在精不在多”;第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习不能只依赖于文学课程,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协调计算机课程与文学课程的安排,适度提高计算机课程的占比,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机会,并及时安排相关测试,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与掌握进度,为进一步调整课程安排提供依据。
部分学生因对计算机课程缺乏兴趣或基础过于薄弱而丧失学习动力,面对这种情况,院校应及时反思教学方法,及时疏通学生情绪,了解问题所在,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滁州市互联网研究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