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坚持“以案破题、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鉴”的系统性思维,推动职能部门充分履职,在教育、殡葬、环保等民生领域开展专项治理,不断取得丰硕的工作成果,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前不久,《法治周末》记者赴我市,深入民生治理一线进行采访,形成了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全面展示了我市民生问题专项治理的成果,同时深入探究了市纪委监委民生问题专项治理的新观念、新思路以及可贵的经验。近期,《宿迁廉风》专版将分期刊发该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法治周末》记者 尹丽
7岁女孩刘子琪(化名)眼下还不能理解:升入小学二年级时,父母为何不让她在村口的学校继续念书,而是将她转入镇里的上塘小学?
刘子琪家住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母亲在村里务农,父亲在南京打工。在上塘小学,相比大多数学生,刘子琪显得怯生生的。但她很容易就说出了新旧学校的一些差异:新学校有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她之前不曾体验过,“很喜欢”;在新学校,全班四十多个孩子都成为了她的朋友,而在之前的学校,全校学生才10个……
在宿迁,和刘子琪有着相似经历的学生人数不少。自2020年4月以来,在宿迁市纪委监委的推动下,当地农村小规模教学点(以下简称小教点)专项治理工作稳步、高效开展。截至目前,全市246个小教点已撤销213所,涉及8058名学生全部转入乡镇中学、小学等就读。
调研发现:“246个小教点,仅一个达到办学标准”
2020年4月,宿迁市纪委监委领导在垫湖村调研时发现,村口的小教点只有两位老师,分别教十几个孩子语文和数学。整个“校园”就是一幢紧邻村口幼儿园的3层小楼和楼前的一片水泥地。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教育质量,与当地城镇学校的水平不可同日而语。
“教育是民生之首,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宿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关于教育公平,习近平总书记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等等。显然,如果让小教点继续存在,是与促进教育公平背道而驰的。”
但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在宿迁,这样的小教点总共有多少?普遍情况如何?如何让在小教点上学的孩子们享受到与城镇学校孩子一样的教育?宿迁市纪委监委决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全市小教点的实际情况。
“从2020年4月开始,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分赴各地调研,主要领导则先后赴泗洪县上塘镇、泗阳县众兴街道、市教育局调研,重点了解小教点学生、设备、师资等具体情况。”宿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同时,宿迁市纪委监委组织小分队调研小教点16个,各县区纪委监委组织小分队调研小教点46个,并督促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5个对标评估工作组,逐一评估全市小教点的办学条件。
“江苏省制定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共设有30多项指标,全市246个小教点一项一项地对比下来,只有一个达到了办学标准。”宿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调研过程中,还发现了仅有一名学生的小教点。
破解困境:“由市纪委监委牵头,能更好解决问题”
在“监督什么就要研究什么”的工作思路下,来自宿迁市纪委监委的调研报告逐渐形成。报告中,不仅指出了小教点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困境,还提出了坚持对标省定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开展优化撤并的工作思路,并就学生分流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具体建议。
宿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份调研报告得到了宿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专门作了批示。”
很快,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推动农村小教点优化撤并工作被列为2020年下半年全市纪检监察系统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全市小教点专项治理工作也随之启动。
上塘小学教师陈雪山曾在垫湖村小教点工作两年。作为从上塘小学派驻到小教点的教职员工,他深知小教点的弊病所在。
之前在垫湖村小教点上课时,陈雪山“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他不仅负责教学,还要负责孩子们的安全。他回忆:“一下课,孩子们跑出教室,我也得跟着他们跑。与教学无关的人想进入小教点,轻而易举就能接近孩子们,这也是一个安全隐患。”
“现在情况完全改变了,学校环境、条件更好了,师资也有了保障,有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其次,城镇学校管理严格、规范,孩子们的安全更有保障;再次,从村里到镇上,孩子们的见识得到了增长。”陈雪山说。
在泗洪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朱军看来,当地小教点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
“过去,我们这里每个行政村都有小学。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村民愿意把孩子送去教学条件、质量更好的城镇小学,因而小教点的孩子越来越少。那些留下来的孩子,有的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有的则主要由家里老人照料,对其教育不够重视。”朱军说。
提及宿迁市纪委监委在治理小教点方面的积极推动,朱军坦言,一开始,他确实感到意外,“以为是犯错误了”。但后来,他愈来愈感觉到:纪委监委牵头协调,教育、交通运输、公安等多个部门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解决小教点存在的遗留问题。
紧盯落实:建立工作机制,推动职能部门履职尽责
“我们是从监督保障有关部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这个高度,来认识推进小教点治理工作的。”宿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相关部门履职尽责,“市纪委监委紧盯小教点撤并、分流、调配等关键环节,建立了一名纪委常委牵头负责、一个监督检查室全程跟踪督办、派驻教育部门纪检监察组进行日常监督、属地纪委监委联动全面监督的工作机制。”
朱军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光是我们县教育局,落实会就开了不止5次。”
为了解决分流学生上下学接送困难等实际问题,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新增校车11辆,并优化了公交线路、增设了公交站点,推动补助、减免家庭困难学生校车费、午餐费、寄宿费等费用。
“对于家里经济条件较差的孩子,地方财政上会进行二次帮扶。”上塘小学校长朱跃说。据他观察,来自小教点的孩子,多数父母不在身边,由家中老人照看,受家庭环境、观念等影响,往往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从垫湖村到上塘小学,开车需要20多分钟。刘子琪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每天,她都从村口乘坐校车去镇里上学。离家远了,她有时会想家,想念在村口念书、随时可以跑回家的日子。别人一提及她的父母,孩子的泪水立马涌了出来。
陈雪山清楚孩子的心思,为了让刘子琪更好地融入新的集体,根据“一生一方案”的教育要求,陈雪山作为刘子琪的专门老师,对其进行帮助。
4月13日,《法治周末》记者在垫湖村采访时看到,原小教点的3层小楼已经挂上了“垫湖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牌匾,崭新的床和轮椅已经搬进了原来的教室。“自从要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消息传出后,已经有30位老人报名入住了。”垫湖村党委书记周磊介绍。
从村口小教点到村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种变化让宿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感到欣慰:“资源合理使用,挺好的。”
该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市纪委监委将推动拟保留的33所小教点完成达标建设;对宿城区暂时保留的4所教学点督促完善撤并方案,使其按期于年底前撤并到位。在推动全市农村教学点优化布局的同时,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对前期教育摸排出来的截留挪用、侵占贪污、滥用浪费学校资产等问题逐个严肃查处,及时通报曝光,以案为鉴、以案促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