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涛
深入开展高校革命传统教育,对于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培养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很多高校在培养重点上更多侧重专业化教育,对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和载体还比较陈旧,有关革命传统教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有所欠缺,这些都导致革命传统教育逐渐被忽视,难以贴近青年学生的需求。
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大学生群体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富有活力,接受知识和思想的能力很强。同时,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极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左右。“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否扣好,直接关系到他们人生道路的走向,进而会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需要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多措并举地对大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革命传统教育,将我党的优良革命传统根植于青年学生的思想中。
一是营造良好的社会革命传统教育环境。各级新闻媒体、报纸期刊应拿出重要版面、重要时段着重宣传各地革命传统文化,普及革命传统知识。在进一步加强网络环境监管的同时,大力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建设革命传统教育主题网站,创作一大批宣传革命精神的思想性、趣味性强的经典网络作品,以微电影、视频、微博等形式呈现,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净化社会教育环境,也让大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与灵魂震撼中受到革命传统的鼓舞。
二是加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挖掘革命传统教育的现代价值。高校应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价值追求,与时俱进地赋予革命传统新的时代内涵,促进革命传统的时代化,将革命传统转化为更接地气的教学资源。例如,可充分阐释吃苦耐劳及勤俭节约等革命传统,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革命传统精神;挖掘求实务实、努力拼搏、开拓创新等革命传统精神,让大学生真正体会到自身与现代价值取向的契合点;可以通过宣传革命先辈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革命事迹,正确引导大学生着眼现实社会,积极进取。
三是创新高校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高校可结合本地革命教育资源,开发出符合本校大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或专题参考资料。可鼓励大学生参加探访革命人物、参观革命遗址等社会实践,同时邀“老革命”等为大学生作专题报告,对照学生的反馈,从中筛选能够激发大学生情感共鸣和深刻认同的革命传统教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予以重点解读,使革命传统逐渐内化到大学生的日常言行中。
四是建立高校革命传统教育工作的长效联动机制。将革命传统教育置于整个高校思政教育规划中,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处、校报、宣传部等部门共同协作的工作机制;建立有关革命传统教育工作的监督机制,以保障高校革命传统教育坚持正确的思路和方向;要高度重视相关教师队伍的思想和能力建设,确保和强化教师对革命传统的高度认同;建立高校革命传统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着重考察学生的参与度、参与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参与后对革命精神的领会程度,并将考核评价结果并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作为大学生评优和批准入党的重要参考。
五是构建有关革命传统教育的奖励机制。高校可鼓励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到革命遗址、革命博物馆等红色文化基地担任志愿者或讲解员,并做好学习笔记和日志记录,以加深大学生对服务革命传统教育的认识,学生处可在每学期对上述大学生进行全校表彰。各学院、各系也可组织评选在勤俭节约、勇敢拼搏、舍己为人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青年模范”,对其予以精神或物质奖励,努力在全校掀起革命传统教育的热潮。
(作者单位:中共宿迁市委党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