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数学:稳定心态科学备考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中考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如何让孩子们充满信心地步入考场?这应该是许多家长和考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初三的考生有所帮助。

夯实基础 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数学解题的依据,是数学思维的源头。纵观宿迁市历年中考数学试卷,针对数学概念的考查都有一定的比例。

如2020年宿迁市中考试卷中出现了“绝对值”“众数”“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因式分解”“科学记数法”“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概念,学生只有理解这些概念,才能灵活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但是,部分初三学生认为概念单调乏味,对其不重视,不求甚解,导致对基本概念死记硬背,一旦遇到新的背景、新的题目就束手无策,陷入无尽的题海之中。所以要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灵活运用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方法 提升能力

中考前复习做题,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做完题后要学会归纳本题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形象直观快捷地解决问题,达到会一题,通一类,从而提升同学们的数学能力,对于常见问题的常用方法要了然于心。

如2020年宿迁中考试卷中第8题、第12题、第23题的数形结合思想,第16题的整体思想,第19题的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第24题、第26题的建模思想,第27题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第28题的分类讨论思想等均在中考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灵活善变 触类旁通

中考题有的来源于课本上经典习题的改编,这就要求学生要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能够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解题技巧,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可从寻找其它解法、改变题目形式、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互换、改变题目的条件、把结论进一步推广与引伸、串联不同的问题、类比编题等方面入手。

强化“三种能力” 夺取理想成绩

同学们要想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三种能力”,即细心审读题目能力、运算推理能力、正确规范书写能力。

审题不仔细是很多学生失分的首要原因,所谓的“粗心大意”都源于此,审题对于成功解题至关重要,细致深入审题是顺利解题的前提,审题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解题的成败。审题不仅要看得准确,分得清楚,如关键词语“直线”还是“线段”“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圆周角还是圆心角”等,同时还要多琢磨、细推敲,挖掘隐含条件。

运算推理能力是一项基本的能力。所谓运算是指在运算律的指导下对具体的数、式进行变形的演绎过程。中学数学中的运算包括数的运算、式的恒等变形、方程和不等式的同解变形、初等函数的运算和求值、各种几何量的测量与计算等。数学试题很多需要运算,不仅能求出结果,有时还能辅助证明。有些学生只满足“会解”,往往是思路对了,方法也有了,但运算推理能力不够,算不到最终结果,或推理不够严谨而得不到满分。

把正确答案书写在规定区域,同时要能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表述清楚。

稳定心态 超越自我

中考中压轴题往往以文字信息量多、图形复杂等形式呈现,对于综合实力不是太好的考生来说,首先就会被问题的形式所吓到,从而停止了继续思考的勇气。其实,任何一道压轴题对问题的设置也是照顾到所有考生的,都是按基础题、中等题、提高题的梯度来设置,许多同学如认真解答,都可以得到60%—80%的分数。

比如2020年宿迁中考题中的第28题,看似图形较复杂,其实如果把问题分解开来看,问题其实就是求抛物线解析式、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以及三角形的面积等几个问题,只不过这几个问题共用一个坐标系的背景。建议大家考前这段时间每天挑战一个压轴题,并及时总结方法,以提高自己面对难题的信心和勇气。

总之,中考冲刺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同学们目标明确、训练有法、扎实高效复习,就一定能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王艳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